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佳木斯部分地區黑土層厚度下降一半 水土流失加劇
2005-07-08 05:53:30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賀東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8日電 『建國前,佳木斯地區黑土層在50厘米左右。現在,有些地方的黑土層下降到20?30厘米。目前,黑土地的土層正以每年0.5厘米的速度流失,長此以往,50年之後,佳市部分黑土地的土層厚度將為零。』日前,佳木斯市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單主任痛心地說。

  據了解,雖然近年來,佳木斯市加強了水土流失治理,但流失的速度仍是治理速度的2倍。據初步統計,自1983年起,佳木斯市水土流失面積每年以14.55萬畝的速度增長,而在這二十多年裡,年平均治理面積只有7.5萬畝。

  目前,佳木斯市水土流失面積達635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20%。其中耕地流失436萬畝,已形成大型侵蝕溝近8000條。佳木斯市的水土流失形態為水蝕風蝕並存狀態,郊區(永紅)、樺南縣、湯原縣、樺川縣一帶以水蝕為主,富錦市、同江市、撫遠縣一帶以風蝕為主。

  郊區(永紅)、樺南耕地水土流失較嚴重,而且局部地塊出現沙化現象,這主要是由於大面積的毀林開荒造成的。樺南閻家鎮一帶的耕地,已開至山頂。同江、撫遠、富錦一帶原始濕地資源的破壞,致使乾旱風沙現象顯露。

  采訪中,樺南向陽山水庫附近村屯的村民告訴記者,由於水土流失嚴重,山坡上的耕地黑土層很薄,即使是風調雨順的年景,莊稼的產量也很低,趕上旱年耕地就不長莊稼了。

  大量的水土流失使樺南的向陽山水庫、共和水庫和佳市四豐山水庫淤積達1.5?2米,而且,目前還在以每年15?20厘米的速度增長。湯原的永星水庫和樺南的九龍水庫已淤平報廢。

  據了解,郊區(永紅)、樺南、湯原、樺川一帶黑土地的土層厚度由建國初期的40?50厘米降至現在的20?30厘米。

  佳木斯市的黑土地一年隨水土要流失掉1.5億公斤的氮磷鉀,這個數字相當於全市一年往土地中施化肥的總和。『即使不考慮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積,按現在的治理速度計算,佳木斯市的黑土地要想得到全部治理,尚需32年。』單主任說。

  佳木斯市地處三江平原腹地,水土保持相對好於三江平原其它城市,但水土流失問題相當嚴峻。如今困擾水土流失治理的問題,單主任分析大體有三方面:每年佳木斯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積按15萬畝計算,每畝需100元,尚需資金1500萬元,可每年國家、省撥治理資金50萬元,各市縣匹配資金幾乎為零;第二,過去農民開的荒地都有合法手續,要把山坡地退耕還林和變成橫山壟,要涉及土地政策,實施起來難度很大;三是詳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目前還很難形成。

  今年,牡丹江、佳木斯等地先後發生山洪。山洪災難,正在為我們敲響治理水土流失的警鍾。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