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9日電 以往,只聞風聲的伊春大青山,如今馬達轟鳴。25公裡長的山路上,載重運料車一輛緊隨一輛,盤旋而上。山頂上,清風陣陣,彩旗獵獵,270人的施工隊伍,正緊張澆築著風車底座。
該工程是由北京龍源電力集團與外方雄亞維爾京公司和綏化豐源公司聯手投資興建的。工程分兩期,一期工程是大青山電站,二期工程包括石帽頂子山電站和耳朵眼山電站。
問及為什麼選擇這裡投資時,施工現場總指揮王永利回答:『風好是首選。人比風更好。』
龍源總經理說:『大青山電站,是我們眾多建設項目中進度最快的一個。』
去年12月,伊春帶嶺林業局獲悉,國內風力發電的龍頭企業、北京龍源電力集團公司,欲在我省投資興建風力發電站,且面臨多個預選風場。
這一訊息,對既要經濟效益更要生態效益的帶嶺局來說,如獲至寶。
於是,投資方負責人走到哪裡,帶嶺局的書記、局長就跟到哪裡,向人家細說自己的區位優勢和優惠政策。各種努力終於打動對方,對方決定在帶嶺投資建站。
在報批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時,帶嶺書記、局長多次往返帶嶺、哈爾濱、北京之間,協調解決遇到的困難。同時,伊春市也抽調一名副市長,幫助做工作。
在林地征用、道路設計、氣象資料等方面,帶嶺局責成森調隊、建設局、資源科、土地局、氣象站等部門,與投資方密切配合。結果,去年12月獲核准的該項目,現已進入風車底座澆鑄階段。預計,到10月15日,電站可竣工發電。屆時,大青山上,將矗立起19臺高55米的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7萬千瓦,年發電量為4100萬度,年產值3200萬元。投資方總經理高興地說:『大青山電站,當年立項,當年竣工發電,比計劃提前1年,是我們眾多建設項目中進度最快的一個。』
帶嶺書記說:『投資者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甚至比自己的事還大。』
山區五六月,陰雨連綿。為保上山道路暢通,不誤投資方運料,帶嶺派出了30多人的養路隊,並出動一臺壓路機、一臺刮道機、一臺裝載機、6臺翻斗車,義務對上山道路進行維護,並專門成立了養路工區。
工程建設中,投資方需要儲料,帶嶺局就把自己用的2000平方米庫房倒出來,並清理出1000平方米的貨場,供投資方使用。
二期工程中的石帽頂子山電站,仍在帶嶺境內;而耳朵眼山電站,則在毗鄰局境內。二期工程完工後,兩座電站的裝機容量,可達6萬千瓦,年發電量為1.5億度,年創產值1.17億元。
早在今年3月,帶嶺局就責成本局森調隊,上山為投資方勘察設計二期工程的上山道路。不久,一個彎道少、坡度小、距離短的道路設計方案,就由帶嶺局替投資方設計好了。同時,帶嶺局又派出人員,多方奔走,為投資方辦理了道路佔用林地審批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