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電 今年,方正縣制定出臺了建設山水園林化生態縣十年規劃。此規劃的宗旨是放棄資源過度開發的老路,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追求效益環境比最大化。方正力求解決的問題,在我省縣域經濟發展中帶有共性
觀點
縣委書記孫柏仁:放棄資源過度開發的老路,走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路。方正建設山水園林化生態縣的決策,是選擇效益環境比最大化的增長模式。
縣長佟寶剛:十年規劃分三三五三步走,堅決克制短期行為的衝動,決不搞政績工程,要為方正的長遠利益著想,對歷史負責。
不是單一的綠化概念,而是選擇區域總的增長模式,確定戰略發展方向
近日,方正縣召開了一次專家報告會,主題是建設山水園林化生態縣應該注意的問題。全縣五大班子、各部門和鄉鎮的領導乾部悉數到會。做報告的是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岳樺。她從系統性原則出發,解讀了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的指標體系,對方正建設山水園林縣的規劃,提出了生態資源保護性開發要做到環境優先、以人為本的建議。縣委書記孫柏仁說,我們這樣做是為了用正確的觀念統一各級領導乾部的思想,科學而非盲目地推進建設生態縣的發展戰略。
方正縣進行了半年多的深入調研,今年2月初,經縣委全委會和人代會討論審議,正式確立了到2015年建設山水園林化生態縣的規劃。規劃的基點是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謀求經濟社會的最大限度的發展,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和相互促進。孫柏仁告訴記者,方正現在提出這樣一個規劃,依據是這裡的原始生態環境保持良好,每年一度的蓮花節已成為方正的環境品牌,方正的未來發展要加快速度,面臨如何對待生態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的抉擇。方正決定放棄資源過度開發的老路,走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路。這種方向性選擇關系方方面面的工作,啟動得越早越主動。我們把建設山水園林化生態縣的要求視為法規,大家都必須嚴格遵循。
建設生態縣立足於實際,與宏觀要求相適應,具體選擇充分考慮環境的制約因素
記者看到的方正建設生態縣規劃,涉及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社會共三大類36項指標。將十年規劃分為『三三五』三個年度段實施。
方正地處哈佳之間,他們因地制宜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利用山地居多的自然條件,建設食用菌、山野菜為重點的加工集散中心;利用傳統水稻生產的優勢,發展綠色農業,秸稈利用率達到100%;利用山林湖河,發展生態旅游業,建設大小方正湖和天鵝湖為中心三個相連的旅游休閑風景帶,形成哈東生態旅游的黃金線路。
同時,挖掘野生花卉的開發價值。省級環優小城鎮大羅密鎮已與東北林大園林學院洽談合作,引入野生花卉馴化種植技術,建立野生花卉種植基地,實現對方正豐富的野生花卉資源的保護和開發的雙重效益。
樹立高標准,強化為後代造福意識,克制短期行為衝動,寧肯慢一些,不推倒重來
方正過去缺乏規劃意識,建設計劃應急性強,時效短。這次的十年發展規劃不是本屆領導班子能夠完成的,也不可能短期見到顯效。縣裡的幾大班子在討論時達成共識,不搞政績工程,要為方正的長遠利益著想,對歷史負責。
在城區改造上,由於老城區道路沒有留出足夠的綠化帶用地,他們准備采用垂直綠化的方法,增加綠量。在新城區全部預留綠化帶,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100%%。對原來准備排水改造的城郊水塘,改為原生態景觀予以保護性整治。孫柏仁說,認識原生態的價值和模擬自然的園林建設的價值,是我們觀念上的轉變。
方正的生態縣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中。今年全縣投入150萬元,植樹20萬株。僅城北新區,植山樹338棵,梧桐、丁香、水臘5000棵,道路防護林1200株,綠地面積5000平方米。方正鎮老城區內臨街擺放盆花3000盆,新植樹5萬多棵,新增綠地8萬平方米,建設了10個花園式企業單位和住宅小區。
今年,60萬畝水稻全部實現綠色無公害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其中發展無公害水稻27萬畝、A級水稻32萬畝、AA級水稻1萬畝。
方正致力於發展無污染的綠色工業。引進了南京雨潤集團稻米加工項目,計劃投資1000萬元,新上兩條生產線,使縣制米廠生產能力達到9萬噸。引進馬來西亞高昇有限公司稻谷綜合利用項目。高新紙業與牡丹江黃花紙業合作在方正縣啟動稻草紙漿項目,目前項目正在洽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