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林木水稻:方正招商引資兩張牌 誰來開墾這塊富庶的『處女地』
2005-07-25 09:13:3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郁鳳華 楊興文 趙宏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5日電 題:林木水稻:方正招商引資兩張牌誰來開墾這塊富庶的『處女地』

  方正變了,除了蒼翠欲滴的田疇山巒,還有拔地而起的方正新城。

  方正在變,一個山區農業縣開始邁出工業化的腳步。

  工資財政,方正發展的隱懮

  2004年,方正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68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50元,全縣存款額為23億元,全縣23萬人口人均1萬元。如果按照這幾項指標核算,衣食不愁的方正老百姓已經過上小康生活。如果繼續這樣的生活,不論是全縣老百姓還是各級乾部,似乎都可以接受。

  但是,新一屆的方正縣委、縣政府卻不認同這樣的『小康』生活。據了解,方正縣年財政支出近億元,可支配財力加上中央的轉移支付,剛好達到財政支出的限度。換句話說,方正縣的財政支出除了保工資外,已沒有其他公共財政支出的能力。

  沒有足夠的公共財政支出,教育事業就難以大發展,方正人受教育的程度就會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損失無法用數字衡量。同樣,衛生醫療事業也難有進展,由此貽誤的病情及增加的費用,也無法用數字統計。更何況還有許許多多的公益事業,也因為財力而束之高閣。

  因此,不解決財力問題,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方正的發展只能原地徘徊,『小康生活』的質量也只能是低標准。

  是維持現狀還是勇於進取,方正縣委、縣政府選擇了後者。

  方正開發區,方正工業化的平臺

  解決財力、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唯一的辦法是上工業項目,這是方正的縣情。

  從農業來看,方正以水稻為代表的種植業已達到國內領先地位,方正大米剛剛通過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審批,成為繼遼寧盤錦和黑龍江省五常之後全國第三個大米原產保護區域。盡管如此,大米帶給方正的稅金也不過區區幾十萬元,傳統農業不會增加方正的財力。

  方正的另一種豐富資源是林木,但每年近20萬立方米的采伐量,也僅僅有一半進行過粗加工,稅收也不過五六百萬元,現有的企業同樣不會大幅度增加方正的財力。

  兩大資源,沒有帶來大量稅收,是資源的極大浪費,實質是缺少利用兩大資源的工業龍頭項目。其更大的負作用是,讓一些乾部群眾,產生『方正工業』沒希望的悲觀情緒和『得過且過不求進取』的封閉心態。

  值得慶幸的是,方正經濟開發區於2002年12月經過市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在國家大力整頓開發區的大背景下,又成為擬保留的省級經濟開發區,3.3平方公裡的方正開發區盡管不大,卻成為這個縣工業化發展的一座平臺,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土地資本。

  林木水稻,方正招商引資兩張牌

  在各地競相優惠的情況下,區位並不佔優勢的方正如何進行招商引資?

  方正決定,依托自己的優勢資源———林木水稻,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上工業項目。

  方正每年20萬立方米的木材開采量,粗加工尚不到一半,大量的原木要發運到外地,這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招商引資空間。從成本上算,就地加工肯定比原木運輸節約成本,就地精深加工肯定比粗加工節約成本。從稅收上算,如果20萬立方米木材全部就地加工,稅收將增至2000萬元以上,是目前的5倍多。

  方正的水稻牌子亮,但真正像樣的龍頭加工企業不過2萬噸/年的產量,其餘18萬噸的商品大米全部由小型加工廠經營銷售,而這18萬噸的大米每噸價格又比精深加工的大米相差五六百元。如果全部進行精深加工,全縣大米的稅收也將增至千萬元以上。

  對於人口僅23萬的方正來說,增加3000萬元的稅收,日子就會大變樣。面對如此誘人的前景,方正沒有等靠要,而是主動出擊推銷自己,特別是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進行招商引資,引起一批國內著名企業的認同和關注。

  為引進年加工6萬立方米中密度板項目,方正縣領導在『長三角』地區奔波一個多月,項目談成後他們又幫助企業采購設備,投資人感動地說:『有這樣的縣領導,我們就放心地投資了。』

  為使方正大米成為全國名牌產品,方正積極與南京雨潤集團和太子奶集團協商合作事宜,如果合作成功,全縣20萬噸大米就將全部被精深加工,借助名牌企業的信譽,方正大米也將純增5000萬元的效益。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