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2日電 在國家及黑龍江省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鼓勵扶持下,黑龍江省非公經濟正上演『鯉魚躍龍門』的好戲:去年以來,全省個體、私營等中小企業共投資千萬元以上大項目723個,其中投資額超5000萬元的項目121個,佔總數的16%;超億元的項目54個,佔總數的7.5%。大項目建設正帶動中小企業日益挺進全省經濟建設的主戰場。
在遭遇煤炭資源枯竭壓力的七臺河市,以資源深度開發、發展替代產業為主的民間投資,使該市經濟亮色漸起。截至6月末,全市僅非公經濟新上的千萬元以上大項目就帶動3000人就業。從2004年起就全力實施『項目強市、項目興企』的大慶市,當年非公經濟建成投產大項目186個,拉動地方工業增長12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又新上項目86個,預計可新增營業收入13億元,拉動全市經濟繼續增長3個百分點。
隨著國家和黑龍江省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一系列戰略決策的貫徹落實和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如沐春風,長勢強勁。全省中小企業緊緊圍繞資源優勢,大上項目、上大項目,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投產開工的大項目有325個,投資額186.6億元,預計年可實現營業收入329.7億元,實現利潤38.3億元,實現稅金46億元;正在建設的項目398個,投產後,預計年可實現營業收入443.4億元,利潤83.4億元,稅金51.9億元。
與過去的『小打小鬧』、『拾遺補缺』明顯不同,如今的非公企業敢於投資高科技,不懼產投期長的工業項目。在723個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中,工業項目694個,佔項目總數的96%。這些項目既有依托當地資源搞加工的『吃乾榨盡』型;又有自主創新研發、填補市場空白的『敢為人先』型。如大慶市龍鳳區投資5000萬元興建玉米加工項目,七臺河市投資4億元興建年產150萬噸洗煤、60萬噸焦爐項目,伊春市紅星區投資1500萬元興建的山野果系列產品項目;安達市投資1.6億元開發掌上電腦,該項目建成後,年可實現營業收入5000萬元,贏利5200萬元;齊齊哈爾市投資3000萬元興建的牛奶蛋白絨紡織服裝項目,同樣是科技高含量、市場大前景的新興產業。
在大項目的帶動下,非公有制經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有力促進了城市下崗再就業和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2004年,全省新增加就業崗位64.2萬個,其中58%是非公企業創造的。目前,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已達600多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