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東寧要塞陳列館中展出的勞工慘死的圖片。
(圖片來源:東寧要塞陳列館)
勛山要塞曾經的作戰指揮室,如今是『侵
華日軍東寧要塞陳列館』。
東寧要塞群之一的勛山要塞。
勛山要塞裡混凝土澆築的通道。
東北網8月2日電 7月6日清晨,『勝利之旅』報道組踏訪了位於黑龍江東南部的東寧要塞群之一的勛山要塞。
雨中的勛山靜謐而祥和,只有立於入口處的兩枚廢棄的榴彈炮彈,無聲地提醒著人們,這裡曾是被侵略者踐踏的土地!
為我們引路的東寧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王璽陽介紹說,1933年1月,日寇入侵東寧後,按照既定的侵佔東北亞計劃,把東寧變成進攻蘇聯的最大軍事基地。在7000多平方公裡、只有3.5萬人口的東寧,駐紮了13萬日軍,其兵種非常齊全,有步兵、騎兵、裝甲兵、衛生兵、舟橋兵、航空兵、炮兵、汽車運輸兵、工程兵等。
日寇當年在中蘇邊境東寧一線上修築的地下軍事要塞有10多處,有勝洪山要塞、勛山要塞、三角山要塞、麻達山要塞、409高地、朝日山要塞、出丸山要塞、北天山要塞等,這些築壘地域四通八達,可攻可守,由專用的軍事鐵路和公路連接,使滿洲的各個軍事築壘地域連為一體,被日寇關東軍稱為『東方的馬其諾防線』。
勛山要塞的入口,是當年的炮臺口,沿著低矮的甬道前行,記者探查了指揮室、兵室、發電室、彈藥庫、水池、炊事房、泵房等,這些房間基本保持完好。整個要塞分上、中、下三層,四通八達,並全部安裝了照明設備。
陪同我們探查的東寧縣委宣傳部乾事王良武介紹說,1998年11月21日,勛山要塞開發清理工作正式開始,清理人員用了120天時間,清理碎石2786立方米、遺物100餘件,清理出甬道1163延長米,大小房間21處。
十七萬勞工的血淚控訴
在要塞的作戰指揮室,挖掘人員建立了『侵華日軍東寧要塞陳列館』,展出日軍留下的罪證遺物400餘件,照片216幅,資料22份。
記者依次瀏覽著被清理出來的迫擊炮彈、子彈、軍刺、地雷、鼓風機等,依稀感受到當年日寇的凶殘。展板上,一張小小的招工啟事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啟事兩側有『要想發財、急速快來』等字樣,中間醒目地印著『招財進寶』四個大字。王良武說,這是日寇當年騙招中國勞工修築要塞時在報上登的騙招廣告。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時期,日本關東軍采取強征、欺騙等手段,征用了17萬中國勞工修築東寧要塞,這些勞工只有極少數生還,絕大多數都被殘害致死。
展館中展出了兩具勞工屍骨,其中一具的雙腿被日軍殘忍地鋸斷!這兩具屍骨是從位於東寧縣老城子溝北山的勞工墳中出土的,據專家考證,勞工年齡不滿30歲。
『腥風慘慘天日灰,惡狼野狗繞骨堆,烏鴉鷹鷲噙人肉,荒山枯樹也傷悲。』每一處要塞工程都是勞工堆砌而成的死亡工程,每一個勞工的苦與難都是一部充滿仇與恨的血淚史。
歷史不死,遺址作證
作為亞洲最大的要塞群,東寧要塞之勛山要塞自1998年開發以來,已接待中外游客百萬餘人次,高峰時日接待游客3000餘人,是省級愛國主義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王璽陽介紹說,在他們接待的日本參觀者中,絕大多數是來懺悔和了解真相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來中國觀光的。有一次,他接待一位十七八歲的日本青年,在問及參觀要塞的感受時,對方竟說:『我們的先輩真了不起!』王璽陽向他講述了日軍的侵華罪行、勞工的苦難史,對方纔若有所思,但依然將信將疑。
言及此,王璽陽感慨地說:『日本帝國主義已經戰敗60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日本右翼分子公然否定歷史,屢屢篡改教科書,再三地參拜靖國神社!這樣的態度又怎能以史為鑒?又怎能保證戰爭的悲劇不再重演?』
歷史不死,遺址作證,和平是整個世界永恆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