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雙鴨山踏上了轉型的希望之旅 延伸產業鏈
2005-08-04 09:40:0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4日電 雙鴨山,緣煤而立、因煤而興。50餘年崢嶸歲月,3.3億噸煤炭從雙鴨山運往大江南北。今天,這座城市卻陷入了艱難處境:城市產業仍以煤炭為主,工業中煤炭采掘業約佔1/2,靠煤吃飯的歷史繼續上演著。大量職工處於貧困狀態。

  不轉型難以為繼,不轉型沒有前途。雙鴨山,踏上了轉型的希望之旅。

  列為試點之後,雙鴨山經濟轉型的思想已經明確:以煤城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以資源合理開發與延伸資源加工產業鏈並舉,突出發展接續產業與替代產業和農牧並重,通過『體制轉軌、資源轉化、城市轉型』和與國際經濟對接,實現雙鴨山市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雙鴨山人開始為自己鼓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通過觀念上的創新帶動體制、機制和科技上的創新,推進城市經濟轉型,增強城市自我發展的能力。他們還主動要求自己『洗腦』,樹立市場意識,依靠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從資金的籌措、項目的實施,到新產品的研發,都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來進行。更加重要的是,他們努力使城市經濟轉型的項目以民營為主,用民力、引民資、促民營,立足於民營民辦,進而形成一批對地方經濟發展有較大牽動作用的民營企業。這是激活煤城經濟發展的新鮮血液。

  他們打開家門,廣納賢客。憑借口岸優勢、地緣優勢和國內資源優勢,雙鴨山市將目光鎖定俄羅斯市場,努力構築對俄經貿大通道。他們還以資產存量和技術為依托,以更加優惠的政策為引力,積極、合理、有效地吸收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參與老工業企業的改制和不良資產處置。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努力擴大勞務輸出的領域和規模。以往盯著煤炭的眼光現在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苦戰3年,使全市外向型經濟形成5大產業體系:以生產精細果菜和大米為重點,培育面向俄羅斯市場的產、加、儲、運、銷一條龍的農副產品產業體系;以進口木材為重點,培育進口原料加工出口的產業體系;以闢建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和對接比金自由經濟區為重點,培育民貿和旅貿產業體系;以勞務輸出為重點,培育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產業體系;以邊境購物旅游為重點,培育出入境旅游產業體系。

  目前,雙鴨山市正在創造一流的軟環境:系統、規范、高效、優質的服務環境,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能夠促進全市經濟加速發展的政策環境,適應依法行政需要,有利於保護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法制環境,人人關心、愛護、參加、監督軟環境建設的輿論環境。這些,將助推煤城雙鴨山昂首踏上轉型之路。發展基礎

  雙鴨山市煤炭儲量和鐵礦資源居全省第一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雙鴨山市形成了厚重的產業基礎;有國家一類饒河比金口岸,已同日本、韓國、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比較穩定的經濟貿易關系;雙鴨山市還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廣闊空間和發展生態經濟的環境優勢。

  雙鴨山對城市經濟精心布局:對資源仍較豐富的地區,大力發展以煤炭、電力為主的能源基地,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精深加工,形成煤電產業核心區,拉長發展鏈;對資源近期可能走向衰竭或已經枯竭的地區,加快發展冶煉、建材、農副產品深加工、有機綠色食品及現代設施農業和現代流通服務業等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