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3日電題:社區百姓的知心人——記牡丹江市西安區火炬街道辦事處主任林?
記者 杜麗華
『位不在高,愛崗就行。權不在大,秉公則靈……』這是牡丹江市西安區火炬街道辦事處主任林?的座右銘,幾年來,他就是以這句座右銘為指針服務著社區百姓。
2003年末,林?走馬上任火炬街道辦事處主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和班子成員兵分兩組到下設的9個居民委摸情況。,一是看困難戶到底有多少,二看低保政策是否落實到位。頂著嚴寒走了大半個月後,林?主持召開了機關大會。『社區工作是政府的「腿」,我們的工作重心說到底除了服務還是服務。『會上,林?一語道破了社區人的角色定位。會後,火炬黨工委向全辦發出倡議,從2004年初起實施『十個一』和『一個十』便民服務承諾活動。
『十個一』就是全辦43名黨員全員上陣,每人幫扶一戶黨員困難戶、一戶優撫戶、一名下崗人員……。『一個十』就是每個黨小組要聯系10戶居民群眾,隨時聽聲音、解難題。再把『十個一』幫扶對象分成精神慰藉型、生活自救型、貧困助學型等類型。街道辦事處將所有的貧困戶進行了排隊,街道黨工委的7名委員,每人重點幫扶2個特困戶,而林?一下了就幫扶了4個。在走訪中林?了解到昌德社區的李秀珍夫妻倆沒工作,還都一身病,生活無法保障,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林?先幫李秀珍聯系了保潔員的工作,又幫李秀珍的丈夫找了個看自行車的工作。李秀珍夫妻工作有了著落,生活有了起色,他們逢人就說,『林?是咱社區百姓的貼心人啊。』就這樣一年下來,全辦共結對幫扶116人,聯系戶800戶,幫助21戶家庭解決了生活自救中遇到的難題13件,29戶困難戶實現了脫貧。說起林?對貧困戶那份細心在街道辦事處是有名的,逢年過節送米、面、油自不用說,平時每隔一段時間總是要打個電話或到家中坐坐。每次下社區,林?常常問起的也是幫扶情況,一聽說誰家又有困難了,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走,上家看看去。』有一段時間,林?從張思的作文中察覺到孩子有自卑感。從那以後,張思經常能收到林?送來的各種勵志書籍。林?還特地叮囑張思的父親張寶會:『別總把家裡的困難掛在嘴上,別讓孩子背包袱,讓她能理解大人的不易就行了。』
『做社區工作為百姓服務,就要有一顆大媽心,兩條勤快腿,還得用創新的制度說話。』林?理解自己的工作。
在林?的辦公桌上,總擺著三張表——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登記表、下崗特長人員登記表和市勞動部門、駐區單位用工信息表。每個月這三張表都有新的數據變動,每個月林?都要絞盡腦汁地為轄區下崗職工找尋新的就業門路。
今年3月,在林?的提議下,火炬街道辦事處舉辦了以援助下崗、失業人員為主題的共建活動。從勞動等部門搜集了300多條用工信息後,林?覺得還是不夠,又動員大家『挖出』了近400多條。這些信息被張貼到小區活動室、物業管理站等顯眼的地方,林?還現場做起了講解員,一個月的時間,有70多人實現了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