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16日電 『面包石路兩側法國梧桐環抱,濃濃綠陰下涼風習習』,這曾是中外游客對避暑勝地哈爾濱的美好印象。據市城管部門介紹,3年來,哈爾濱市新添了401.3萬株大樹。年年百萬大樹進城,市民卻越來越少見林陰大道,身處避暑勝地,不得不橕遮陽傘出門。走在驕陽下的市民納悶,原來那些林陰道咋不見了?
在老哈爾濱人記憶中,中央大街、九站公園、斯大林公園等無不大樹成行、『遮天蔽日』,未改造前的江南各區,林陰道到處皆是。現在,九站公園、斯大林公園、中央大街的『林子』非常少;友誼路北側大段人行道上立著『不成氣候』的新樹,南側因人行道狹窄,乾脆沒了大樹立足之地……記者調查中發現,市區內現存林陰道,基本位於街路未拓寬改造的老城區內。
原來的林陰道哪去了?城管部門說,不少大樹給城市改造讓了路,如拓寬二環北路、花園街、保健路,把路邊千餘株二三十年以上樹齡的大樹,全部移植到馬家溝河兩岸了。另外,據市園林管理部門介紹,近年來,哈爾濱市糖槭樹、榆樹等成年大樹發病率較高,為保住大樹,采用了剪枝、去冠等防病治病手段,這也造成了『有樹難遮陽』現狀。
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綠化總面積8179.5公頃,綠化覆蓋率32.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16個百分點,但進城大樹集中種植在天恆山、松北區等地。各區加強了行道樹補植,但因考慮城區美化、提高成活率等因素,路邊樹種多以生長快、不飛絮的銀中楊為主,樹種單一,大樹冠樹種較少。林陰道能有效降噪音、吸附塵埃、降低市區有害熱效應,有關部門已注意到林陰道大量減少給城市生活帶來的危害,正計劃通過密植行道樹、引進大樹冠樹種等方式,增加哈爾濱市的林陰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