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0日電 哈爾濱國際制造業博覽會,頭一天舉行開幕式,第二天,就有一些展位人去樓空。雞西庚辰機械設備公司副總經理曾慶民告訴記者,這個展會與他們的預想差得很遠。這家涵蓋了醫藥、礦山、石油等行業的機電設備廠家來了以後發現,這個『制造業博覽會』與他們的產品不對路,用他的話說,應該叫『五金博覽會』更貼切。不少企業就這樣提前走了。
由於組委會宣傳的參展大企業實際上並沒有出現,於是,制博會就成了一些中小企業的『天地』。據介紹,制博會是由過去的工業展會演變而來的,到本屆已歷五屆。雖然由工業展會昇格為『國際制造業』博覽會,但是其實力並未得到有效提昇,無論在宣傳、服務以及輔助的活動上都顯得單一。
參展的淄博柴油機廠北方公司總經理金向鳴說,他參加了許多展會,他認為這種專業性展會必須有特色。這次他帶了孩子來,就當旅游了。
《中國儀器儀表》雜志高級工程師段如松參加各種類型的專業展會10餘年,他對這次展會提出了中肯的意見。辦這樣的展會,對於哈爾濱來說是很必要的,對當地經濟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問題是怎麼樣組織好、辦好這樣的展會。首先,能夠邀請到展商是首要的,但專業展會突出的是專業,參展商過雜對洽談不利。如化工只能歸到化工,醫藥只能歸於醫藥,這樣觀展方便,參展商也好談。展會辦得越大越空越不好辦。其次,展會必須有良好的組織。吸引來用戶,用戶來談,參展商纔會有效益,纔會有動力。如果組織不好,參展商失望而歸,那麼明年就不來了,展會持續辦下去很重要。第三,辦類似的展會,有必要同時舉行技術交流會,組織者可組織一些實用技術的交流。
在現場,記者看到,辦留學出國的,賣高鈣片、消胃片的,賣手鏈、腰帶、按摩器的,搞網絡的都出現在這個展會上。
來自江蘇南京的華東五金城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是在網上看到制博會舉辦的消息,交了6000元會費來的。在宣傳中說有3個展廳,2000多家企業報名,光是五金就有一個廳。原想,即使沒有2000家企業,能有600家也算不錯的展會,結果大失所望。他和來自江蘇、浙江的企業交流了一下,有的人表示再也不來了。這樣辦展會,對哈爾濱的形象有很大影響。
記者在組委會了解到,此次展會的承辦方為6家單位,但沒有一家『說得算』,所有事都是大家一起商量著做。每個單位都發揮各自的優勢去招商,對其相關的服務做得相對較少。
哈爾濱的會展經濟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相繼成功舉辦的藥博會、哈洽會、韓國周等活動使哈爾濱的會展經濟納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然而,如果不注意培養,很容易砸了哈爾濱的牌子,連帶其他展會受到影響。
就在制博會進行的同時,同處東北老工業基地,大連市舉辦的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正火熱進行中。這個交易會於13日召開,比哈爾濱制博會早兩天,在此之前,這個交易會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與制博會形成較大反差,大連專交會鮮明的特色、活躍的交易,吸引了來自美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各省市的展商踴躍參展。據了解,3年來,共有4000多家企業的17300多項專利技術與產品參加展出和交易,交易額達到147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