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花圈、壽衣回收加工再賣 揭開殯葬用品回流內幕
2005-08-21 02:11:40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1日電 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前後,許多家庭都要祭奠已故親人,因此也是殯葬用品銷售高峰期。但在哈平路殯儀館附近開了5年壽衣店的王仁(化名),這兩天卻一直高興不起來:因為別人賣貨的價格要比他的進貨成本還低。 『600元一個的兩米高的花圈,有人100元出售;成本1元的塑料元寶又被成本價售出。』王仁說。

  經過幾天的『探查』,王仁終於找到了自家生意慘淡的原因:有人回收殯葬用品加工後再出售。為了驗證王仁的說法,近日,記者對此間內幕進行了深入采訪。

  報料:殯葬品被回收加工再賣

  『算到今年8月份,殯葬用品這行我乾整整5年了,紙花、壽衣、壽服……任何一樣殯葬用品的進貨渠道、最低成本,我基本都一清二楚。如果比成本還低出售,肯定是賠本買賣了。』14日,王仁見到記者氣憤地說:『一段時間以來,我就發現周圍有的攤鋪賣的殯葬用品價格十分便宜,但起初只差1/3的價錢,這也合理,人家想薄利多銷。但後來每到市民祭奠高峰,這價格就低得離譜了。』

  王仁說:『這幾天,因為臨近傳統的農歷七月十五,來買祭奠用品的人很多,講價的也多,所以超低價殯葬用品也出現了,我就派親屬去打聽價格。結果紙做的元寶1元錢買了一袋子;塑料的仿造金元寶進價就是1元錢,有人竟然1元錢就往外賣;最離譜的是花圈,2米高、3米高的產品原本售價六七百元,竟都統統100元錢出售了…… 』

  憑王仁多年的經驗看,如此價格售賣殯葬品肯定是賠本了,但他卻發現一些賣者興高采烈,並無賠錢的慘狀。『難道有更便宜的渠道進貨?』帶著疑問,王仁決定查查自家生意冷淡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王仁說:『生意差讓人心煩,我就蹲在路邊賣貨的幾家攤床周圍,看是哪個廠家給送便宜貨。大約蹲了三個多小時後,我發現了問題:一個人花150元買了個花圈,並讓賣貨者在左右挽聯處用毛筆寫了幾個字,然後放到車上向殯儀館開去。但兩個小時後,這個一模一樣的花圈又被一男子抬回賣主處,售貨人員熟練地將挽聯撕下,又重新粘上未有字跡的挽聯。』

  『我是業內人,一看就知道,這花圈是被賣者回收了,重新加工然後反復賣出,所以價格纔如此低,這太可恨了,你們去看看在哈市其他賣殯葬品的市場裡,肯定也有祭奠品被回收再賣的情況。』王仁對記者說。

  暗訪:殯葬鋪可做『回收生意』

  為了驗證王仁的說法,15日,記者來到了位於哈市動力區哈平路殯儀館附近的殯葬用品銷售一條街。記者看到,為了吸引買家,很多殯葬用品商店在路邊支起了貨攤,花圈、紙錢、鮮花等殯葬用品種類繁多。記者詢問一個塑料仿制金馬車的價錢,三家攤床給出的價格分別是40元、35元、10元。

  面對如此大的價格差別,記者詢問了售賣10元的攤主:『你這兒怎麼比別人便宜這麼多呀?』『我這是在南方大批量進的,所以便宜。』攤主答道。但記者看到塑料仿制金馬車並無生產廠家的字樣。

  在記者與攤主攀談時,記者看到有幾個人拎著布三角兜,往攤床後的箱子裡倒東西,而一名小姑娘則拿著抹布將從箱子裡拿出的香爐、仿銀制的元寶盒等擦完後,擺到攤床上。記者問攤主這是做什麼,對方說:『剛上的貨,有些髒,擦擦擺上乾淨。』看到記者長時間站在攤床前不走,攤主表示,最低可以8元錢把塑料仿制金馬車賣給記者,再便宜就不行了,如果不買就走吧。

  在離開該攤床後,記者又來到王仁提供的可回收殯葬品的一家店鋪。記者問一位男售貨者,自己在道裡區有個殯葬鋪想不乾了,有些剩餘貨物想出賣。男售貨者表示可以。可還沒等記者詳細介紹完花圈、壽衣、祭奠財寶禮盒等殯葬物品的最低售價後,對方就連連搖頭,並說:『太貴了,這個價我就不買了。』記者再三表示,自己的貨都是質量好的,已經是進價賣了,但對方指著攤床上的貨物說:『我知道你這價錢不高,但我也不瞞你,在這兒一天好多人從殯儀館裡面撿東西後給我送,價錢更便宜,也是好質量的。』見記者還不明白,對方則解釋道:『有些東西燒不了的,扔在祭奠的地方,撿回來我一樣要,這香爐0.8元,大的花圈纔40元錢。』

  揭秘:殯葬用品這樣被二次『利用』

  為了了解殯葬用品可以回收的更多情況,15日,記者又來到了哈市幾處高檔墓地及省城幾家大醫院等周邊一些殯葬用品銷售場所采訪。經詢問得知,許多店主表示可以回收殯葬用品,但回收的價錢要比原價格的1折還要低。一位售貨人員告訴記者,和他不用認識,只要拿著東西來,他就收。每到清明、七月十五等祭奠高峰期,有人都一兜子一兜子地來送貨,種類也很多,只要是不燒掉的塑料、石頭材質的祭奠品都可以收回來再賣。

  到底是通過什麼途徑可將別人買去的殯葬品再拿回出賣呢?17日14時,記者表示想回收一些便宜的花圈帶到自家開的殯葬鋪出售,便等在某殯儀館附近一家懸掛『壽衣』牌匾的店外,准備與販賣者『談貨』。大約半小時後,一位30歲左右的女子來到店前。這位自稱姓董的女子埋怨記者道:『你這個時候來,哪還有貨了,掃墓、送喪的人都一大早來,哪有下午來祭奠的。』

  通過攀談,記者從『董姐』那裡了解到,販賣者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回收殯葬品的:祭掃、送葬時,人們會買些花籃、花圈、瓷器、仿制金銀制品等寄托對故人的思念。祭掃者剛剛離開,他們就來到墓前將擺放的花圈、花籃等殯葬物品甚至壽衣拿走,轉手再賣給殯葬店,而殯葬店回去稍做加工後再出售給出殯者或祭掃者。

  告誡:祭奠者莫『讓利』於黑心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墓地、殯儀館周邊的人都是『掃蕩』裡邊的舊殯葬物出售,而一些醫院附近的殯葬店回收的則是『新東西』。在哈醫大二院附近的一家無牌匾的『壽衣店』,記者從老板處得知,這裡收的都是沒用過的殯葬用品,一些人在醫院去世,有人在送去禮錢後,還要為逝者送去昂貴的祭奠用金銀、翡翠、貓眼石等仿制的豪華陪葬品,一些沒用上的家屬就拿來賣了。

  另外一種販賣回收殯葬品的情況是,幫助辦理喪葬儀式的中介機構和中介人,他們將去世者高價買的殯葬物品拿回再賣。因為所有的殯葬環節都交代給『幫忙的中介者』打點,逝者親屬告別親人後悲痛離開,很少人還會去管那些祭奠用的東西最終流向何處。

  針對出現的殯葬用品回收再賣的情況,19日,記者采訪了哈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宮傑科長。她表示,哈爾濱於2004年年末修改了《殯葬管理條例》,允許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所以目前哈市殯葬用品銷售是放開的,通過市場調解定價。平時對於掃墓者帶來的殯葬祭品,管理人員都不能隨便拿走,比如貢果要到腐爛時纔能扔掉,工藝性殯葬祭品一直會放在原地,等家屬處理。『但我們在祭奠高峰期對殯儀館的檢查中,也發現逝者家屬剛離去,就有些住在附近的當地人去搶擺放的貢果、祭奠品,為此我們平時都派相關人員對搶殯葬品的行為進行制止,堅決不允許無關人員拿走殯葬用品。

  省民政廳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買花圈等殯葬品是為了祭奠去世的親人,寄托一份哀思,但某些黑心的人利用家屬祭奠無防范的漏洞牟取利益,將悼念逝者的殯葬物品私自拿走再重新銷售,這種可恥的行為,相關執法部門應嚴厲打擊。在這裡提醒掃墓者,在掃墓完畢後應通過有效途徑處理祭奠用的喪葬物品,比如鮮花撕開擺放、水果可拿回處理、有些祭奠殯葬品也可放在存放骨灰盒的地方保存等。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