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22日電 黑龍江日報關注『小電鍍』連續報道見報後,引起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環保專項領導小組辦公室隨後制定了《開展電鍍行業綜合整治的實施方案》。日前,記者采訪了哈爾濱國家環保科技產業園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哈爾濱市環保局副局長張欲非。
記者:本報『關注「小電鍍」』連續報道引起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最近一段時間有關部門就這一問題做了哪些工作?
張:《黑龍江日報》關於我市電鍍企業污染的連續報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環保專項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了《開展電鍍行業綜合整治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整治范圍以及各部門的責任分工。市環保局抽調專人對全市電鍍行業的生產狀況和污染狀況進行了調查,市區環保部門對10個違法電鍍企業依法進行了處理,對周圍的居民進行了走訪,居民都比較滿意。
針對電鍍行業的基本情況、污染特點,管理部門提出了進一步整治的意見。一、強化源頭把關,控制新污染源產生:對新建、擴建電鍍廠點要按照規定程序嚴格把關,除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產品、軍工產品和其它特殊產品需新建和擴建電鍍廠點(附有高標准的環保設施)的單位外,一律不在市區新建電鍍廠點。二、在電鍍行業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促進清潔生產,同時用先進工藝取代嚴重污染的高濃度鍍鉻、高鉻酸鈍化等傳統工藝;鼓勵發展無氰電鍍,限制有氰電鍍的生產規模;鼓勵多級回收、逆流漂洗等節水型清潔生產工藝。三、對違法經營的企業,加大查處力度。四、對合法經營的電鍍企業,與行業協會配合,嚴格許可證管理,每年核發一次,各企業每年都要進行總量削減。五、『疏堵結合』,引導電鍍行業健康發展:電鍍行業是市場孕育和發展起來的,其存在和發展是市場需求的產物。對這類行業要治本,不能采取只堵不疏的辦法。盡快啟動我市電鍍工業園區建設,對電鍍行業集中管理,集中治污。
記者:目前哈爾濱市的電鍍和表面處理企業及污染狀況是什麼樣?
張:我市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與其配套的電鍍行業相對發達,但產業層次較低。隨著經濟的繁榮和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電鍍行業也有了新的發展和提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合法營業的電鍍企業(含部分表面噴漆企業)大小有100餘家,總固定資產8億元,從業者5000餘人,年創產值12億元。近幾年,一些較大的電鍍企業努力提昇工藝水平,擴大生產規模,現已完成10多條電鍍生產線的更新改造。但是,全市電鍍行業長期以來缺乏合理布局,行業內部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統計內的合法經營的100多家電鍍企業當中,只有十幾家生產技術和工藝比較先進,其餘的企業基本上仍然沿用傳統的技術和工藝,效益較低,發展相對緩慢。這些企業中,年創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30多家,其餘都是年產值500萬至幾十萬元的中小型電鍍企業。
據估計,全市目前約有上百家甚至幾百家作坊式的非法小電鍍企業分布在已停產的大型企業中或城市居民區、市郊村鎮。保守估計,這些小企業如果按每家每天排放10噸污水計算,每天有至少1000噸電鍍廢水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地下。
記者:哈爾濱市對小電鍍企業一直是怎樣管理的?在管理上存在哪些困難?
張:多年來,我市電鍍行業以頒發排污許可證的管理為手段,由幾個部門齊抓共管,自1985年以後,電鍍行業一度出現規范化的局面,污染得到基本控制,但是近一個時期,這個行業不規范的情況有所回潮。一是一些基層政府和審批部門的環保意識不夠強,其次是業戶『鑽政策空子』,給執法監督管理加大了難度。
再有就是一些違法企業采取游擊戰術躲避環保部門的檢查,被舉報後,環保部門進行查處,他們就停止工作,環保部門走之後,他們接著乾。環保部門再檢查時,他們又停,就這樣反反復復,實在不行了,就跑到另一個地方乾,因此給環保部門執法帶來很多的困難。
記者:哈爾濱是否要建設電鍍工業園,目前進展到什麼程度?這一工業園的建設費用從哪裡來
張:我們正在和有關部門及專家們深入調查研究,根據全市工業布局,整體規劃電鍍行業,確定一個或幾個電鍍企業集中區,做到電鍍行業與主體加工業合理布局,使之既有利於生產,又有利於管理和服務。
我們將按照『政府主辦、市場運作、統一規劃、集中管理、集中服務』的原則,通過招商在松北生態工業園區闢建第一個電鍍工業示范園。哈爾濱電鍍工業園目前正在籌劃論證和項目前期階段,不久將要對外招商,由投資商進行企業化運作,進行整體開發和建設,采用BT、BOT等方式,當然,電鍍企業也可以在規劃內按照標准自己投資建設。
記者:電鍍工業園建成後將如何引導哈爾濱市現有電鍍企業入園?是否有什麼樣的優惠政策?對不願入園或沒有條件入園的電鍍企業將如何對待?
張:首個電鍍工業園將建在松北區『哈大齊工業走廊』內,入園企業可以享受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優惠政策、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優惠政策、省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優惠政策、市扶持松北區建設發展優惠政策、松北區扶持企業發展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已經形成完整的優惠政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