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26日電 今年被疾病『突襲』擊倒的名人似乎格外多:陳逸飛、古月先後因突發疾病去世,傅彪深度肝昏迷。8月18日,高秀敏因心髒病突發,在家中猝死。
明星猝死引出一個話題:過勞死。
據健康部門調查表明,現代人特別是都市人群,常處於加班熬夜和在無法擺脫的壓力負荷中,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數激增,應引起高度關注。
用青春挑戰體力日常保健常被忽視
在哈市某外企策劃部工作的張小姐可以算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了。她告訴記者,上班4年來,半夜12點之前,幾乎從未睡過覺。遇到策劃多時,加班到清晨兩點是常事。一年的三次長假,也只休春節長假一個。平時患上小感冒什麼的,基本上不請假,頂多是自己到藥店買點藥,更別說是系統地檢查身體了。自己生活安排中,絕少考慮健康問題。『現在外企競爭這麼激烈,不拼命行嗎?』張小姐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采訪時發現,在25?45歲的人中,買車、供房、出國、讀書,要打敗競爭對手,要消費等等,為了上述目的,80%%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而在青壯年中普遍存在三種現狀:超時工作,缺乏定期體檢,每天睡不夠八小時。
哈市某出租車公司王師傅乾的是夜班,工作時間在晚上。忙一個月下來也就能掙2000元左右。『我沒有醫療保險,現在是辛苦點,可老婆孩子等著養,趁著年輕怎麼也得多攢點錢吧?』
22日,記者在哈爾濱市政府廣場對遛彎兒的百姓就日常保健問題進行了現場隨訪。從調查的總體印象看,不僅社會名人無暇關心自己的健康,普通大眾也存在重治病輕防病的觀念,這突出表現為對體檢缺乏足夠的重視。
記者問一個正在領孩子散步的劉先生:你有個人保健醫嗎?回答是沒有。當記者再問:你每年都定期體檢嗎?劉先生說:『平時工作十分繁忙,經常加班,陪孩子出來散步都很奢侈,哪裡還有時間體檢啊,只要能站起來就得為了孩子賺錢。』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李小姐告訴記者,單位每年都定期給職工體檢,可是大家都認為這不過是走一個過場,也查不出什麼毛病,甚至有的同事拿到了體檢表,根本就不去。大學生孫佳說:『我覺得還很年輕,也沒太注意保養,多數時間不吃早飯,整宿上網的時候也時有發生,我今年25歲,還沒去醫院檢查過身體呢。』
帶薪休假你休不休?
1995年實施的《勞動法》規定,國家實行帶薪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1年以上,享受帶薪休年假。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你知道「帶薪休假」嗎?你享受過「帶薪休假」嗎?如果有兩份工作,一份工資較高,一份「帶薪休假」時間較長,那麼你選擇哪個?』三個問題中,不同工作性質的人選擇了不同的答案。
公務員王小姐說,從她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被告知,工作時間在10年以下的,每年可以帶薪休息一周;工作10年20年的,每年可以帶薪休息10天;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每年可有2周的帶薪假期。這些假期可分段享用,但不可逐年累加,因而僅限於當年使用。但是,畢業7年來,今年她纔第一次享受『帶薪休假』,而且身邊的同事也幾乎都是近兩年纔開始享用『帶薪休假』的。原因是工作太忙了,誰也不好意思主動提出休息的要求。
在某公司打工的張強說:『我知道帶薪休假,但從來也沒有休息過,怕丟了現在的職位。只有靠自己年輕多掙錢。』
在醫院工作的副院長李學奇告訴記者,他自己雖然在醫院工作,但已經3年沒檢查過身體,近10年沒有休過假,只是利用偶爾到外地開會的機會休息一下,調節一下緊繃的神經。科技、新聞、演藝界是『過勞』高發人群
據醫生介紹,現代生活中長期超負荷工作,往往積淀成一層又一層的潛在致病因素,致使許多人勞累而疾病纏身。
據有關資料表明,慢性疲勞綜合征在城市新興行業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0%至20%,在某些行業中更高達50%,如科技、新聞、廣告等行業從業人員、公務員、演藝人員等,都是『過勞死』的潛在人群。
另外,過重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也是猝死的凶手之一。處於長期精神壓力下,患各種疾病的幾率會增加3 5倍。而免疫力降低,身體內部的防衛力量不足,小至感冒,大至癌癥都有可能發生。現代人的工作往往具有靜而不動的特點,最易使人疲憊。研究表明,人到30歲以後,每過10年心髒排血的能力就下降6%%?8%,血壓上昇5%%?6%%,肌肉組織減少3%%?4%%。經常鍛煉身體的人,肌肉的萎縮和力量的減退可推遲10 20年,血壓可保持穩定的正常水平;運動還能推遲神經細胞的衰老,幫助廢物排除,從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長期堅持健身跑和徒手體操,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工作能力會大大加強。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感到煩惱、苦悶、焦慮的時候,他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就會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時,整個新陳代謝就會改善。
正常的工作強度應為: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10個小時,每周應該有一天的時間完全放松休息。遇到身體不適和疲憊的時候,切不可強迫性的工作或忍耐壓力,應該及時休息和就醫。『過勞死』大多發生在凌晨猝死急救常識需要普及
據介紹,『過勞死』相當一部分人是在睡眠中發生,尤其是凌晨2 4時,其中80%的人都是由於心髒問題引起的。另一種為心、腦、腎等大血管上長腫瘤而導致『過勞死』。就怎樣預防『過勞死』等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內著名的心血管疾病專家、哈醫大附屬四院副院長李學奇。
李學奇說,高秀敏的癥狀可以推測是動脈硬化導致的『過勞死』。另外,『過勞死』雖然是以腦力勞動者為主要人群,但也不排除體力勞動者會出現這一狀況。『過勞死』的前期癥狀為胸悶、出冷汗、疲倦、莫名的煩躁、排便乾。
李學奇教授強調,如果在4 8分鍾進行搶救,『過勞死』有時是可以避免的。他說:『其實在這方面國外做得非常好。比如,美國就有2000多萬人都持有心肺復蘇執照,而且簡易的心髒起搏器都會放置在超市、商場、飯店等公共場所,以備突發事件時使用。然而,我國目前猝死方面的救護知識還遠沒有得到普及,所以一旦家中有人突發心血管病,家人只能束手無策。但事實上,猝死救護知識的培訓非常簡單方便,只需要兩天集中培訓就能掌握,這樣在任何場合碰到突發心血管疾病的人,都可以伸出援手。』李教授向記者介紹了搶救的簡單方法:一旦家人出現『過勞死』,應該立即把病人放平,清理病人口腔,然後口對口進行人工呼吸1到2次,接著對心髒進行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