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2日電 1日,廣大市民對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局曾組織的專家論證會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些歷史、建築、規劃、城市設計專家,當時都說了什麼?記者為此從規劃局找到了2004年7月30日的論證會會議記錄。
會上,規劃局首先介紹了組織哈工大設計院對博物館廣場保護進行的設計方案。隨後,專家們發表了看法,參加會議的專家有原哈市城市規劃局局長張相漢,哈工大教授、建築學家鄧林翰,哈工大建築設計研究院教授李春新,原哈市規劃局規劃專家曲春興,哈工大教授、建築專家劉大平,黑龍江日報記者、《城與人:哈爾濱故事》作者曾一智,哈工大教授、博導徐蘇寧,歷史學家、省社科院猶太研究中心李述笑。
劉大平:原址復建
此次恢復的是教堂景觀而非教堂功能,紅博廣場的圍合界面跟歷史原貌相比還算完整。恢復用新的形式較好,但鋼管方案還可以再簡練一點,原有教堂的圖紙保留較完整,有條件為恢復提供技術依據。
曲春興:不同意復建
在該地如果要做,就應該做一個藝術上的傑作,如果要恢復教堂,人上不去,肯定是失敗的,沒必要恢復,不能僅追逐商業效益,還要綜合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曾一智:不同意恢復
目前,紅博廣場已被高大的建築圍合,壓迫感很強,恢復沒什麼意義,原教堂的環境已經遭到破壞,何況哈市的人力、財力都有限,做假古董意義不大,如果一定要恢復,也要慎重。框架方案挺好,相當於雕塑。
李述笑:原地新樣
如果做商業用,不同意;如果從景觀考慮,可以恢復。移位建、抬高建和下沈的方案都不好,同意原址有所創新的方案,其功能可以用於文化事業,現在的大玻璃罩方案確實不好,應該拆掉。另外,要認真解決好該地區的交通問題。
鄧林翰:原地原樣
同意按原貌、原尺度、原色彩、原標高、原址恢復,但材料可以變化。
李春新:不同意恢復
該處地下有很密集的商業區,從消防上看,有很大隱患,如恢復教堂,人和煙都出不來,一旦發生火災,將是災難性的。再有,現在場地很緊張,原來的教堂環境已遭到破壞。如果移位建,建議可以遠一點,比如到太陽島,可以在現址上搞一個雕塑。
徐蘇寧:同意按新框架方案恢復
該地段是個敏感地段,要慎重。如果要恢復,還是應該按鐵架方案,國外有類似的做法,做成純觀賞性的,留有歷史的印跡。按國際慣例,所謂的恢復必須是原址,現在的框架方案有點復雜,沒必要做玻璃的,鐵構件要厚重一點。
張相漢:不宜再建
從現實情況看,因為教堂基地的情況已發生變化,失去原有的環境尺度,我不同意建假古董。從理想主義考慮,我同意恢復,但前提是把整個道路廣場重新改造,恢復周圍環境,拆除電力大樓,交通方面要進行大手術,要建就按原材料、原形式恢復。
會上,專家未達成共識,但從那時起,規劃部門考慮到博物館廣場是哈市重點保護地區和城市景觀亮點,為了慎重決策,規劃局把復建『尼古拉』的方案制作成廣場模型,至今還在哈市中心廣場地下展廳的城市規劃展中展示,廣泛征求市民意見和社會各界的意見。目前,考慮到地鐵走向,規劃部門鎖定復建『尼古拉』的理想位置是省電力大樓現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