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紮龍『飢渴』難解 迅速補水纔能留住日漸減少的丹頂鶴
2005-09-03 23:59:3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曉滿 崔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3日電 8月29日中午時分,黑龍江龍江濕地萬裡踏訪采訪車行至林甸縣紅旗鎮『西風口』。

  記者打開車窗,突然一股夾雜沙塵的狂風灌進車內,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向導老牛師傅的眼睛被沙塵迷住。

  透過車窗望去,遠處一大片村莊和零星的樹木被來自西北方向的煙霧一樣的沙塵彌漫著。

  當地農民的眼淚是流在心裡的———濕地沙化,使當地農民飽嘗風沙之苦。風沙減弱後,躲在拖拉機旁的葦農徐在亮的一大堆話記者只聽清了一句:『有水就好了!』他的意思是說,濕地沒水,就要面對這樣的現實。

  記者所在的紅旗鎮屬於佔地2100平方公裡的紮龍濕地的一部分。據稱,紮龍濕地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亞洲區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開闊的生態系統。然而,紮龍濕地生態系統如今卻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水源缺乏。

  紮龍濕地缺水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缺水使紮龍濕地水位持續下降,濕地逐年萎縮。紮龍濕地保持生態平衡的功能嚴重退化,面臨著生態災難。

  缺水引發濕地沙化

  今年夏天,紮龍濕地旱情日益嚴重。今年6月下旬,記者曾經來到紮龍濕地采訪,當時天正下著小雨。這雨一直下了一個多月,於是紮龍顯得有些『滿足』了。

  據了解,紮龍的正常需水量每年在6億立方米左右,而實際上每年的水量卻不足兩億立方米。這就是說,在中等乾旱條件下,紮龍有三分之二的濕地無水可供。缺水引發的土壤沙化以及火險正威脅著丹頂鶴的家園。

  嫩江、烏裕爾河、雙陽河是造就聞名世界的紮龍濕地的母親河。其中,烏裕爾河是形成和維持紮龍濕地生態系統的主要水源。

  『成也洪水,敗也洪水』。據有關專家介紹,自從嫩江修築堤防,洪水得到治理之後,嫩江洪水一般年份不再進入紮龍濕地,其來水主要依靠烏裕爾河、雙陽河的補充。但由於近年來『兩河流域』上、中游開發及工農業用水量劇增,加之沿河60座水庫、塘壩層層截流,卡住了紮龍的『脖子』,致使紮龍濕地的來水量較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明顯減少。而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蒸發量卻達1100毫米的紮龍濕地的自然條件,又幾乎阻斷了紮龍向天要水之路。據專家測算,紮龍濕地平均年缺水量至少二億立方米以上。

  農田和濕地在爭水9月1日,記者在齊齊哈爾紮龍鄉紮龍村采訪何大叔時,他說:『紮龍就是缺水啊!』。

  何大叔一家4口人,承包的蘆葦正常年景每年可收入1.5萬元左右。他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葦子豐收不豐收,那得看上頭放不放水。』

  據了解,現在紮龍濕地的上游共有大小水庫60座。上游水庫的層層截流,造成紮龍濕地失去了水源的供給。據當地農民講,林甸縣境內的東昇水庫由於攔截烏裕爾河奔湧的河水而成為扼制紮龍進水的一個主要的『水龍頭』。

  在當地農民的指引下,我們沿著穿越紮龍腹地八支乾(大慶引水工程)來到一個叫南崗提水站的地方。南崗提水站有兩個水渠,一個是給林甸縣的農田送水,另一個是給杜爾伯特縣境內的漁葦場濕地和連環湖送水,這條水渠若水量足夠,水也可以流入紮龍濕地。據提水站看泵員講,由於第二條水渠的經濟效益太低,所以提水站只有第一條水渠經常使用,也就是說東昇水庫的水主要是為下游的農田服務。

  在《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計劃》的附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水庫和當地農民所在的位置正好是許多重要鶴類如灰鶴、蓑羽鶴、白頭鶴等的棲息地。當地的農民以農田為主要收入,為了獲得更大的效益,人們擴大耕地面積增加引水量,作為鶴類和其他水禽棲息地的濕地就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資金不足導致紮龍『喝不飽』

  2001年秋季,發生在紮龍濕地的那場震驚世界的大火,將紮龍210平方公裡蘆葦化為灰燼。此後,在國務院和省政府的努力下,有關部門從嫩江緊急調水3500萬立方米注入紮龍,2002年春天又為紮龍濕地補水3.5億立方米,2003年春天又繼續為紮龍注水1.1億立方米。今年是給紮龍濕地第四次注水,可是,幾次應急注水並未在根本上解除紮龍濕地的全境飢渴。

  紮龍喝不飽的原因很簡單:資金不足。

  東昇水庫的一位領導給記者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東昇水庫就像一個大商場,批發來的水再賣給個人或企業,他們沒有能力賠錢『給水』於紮龍,因為他們取水也『不是不花錢的』。

  有關專家認為,任何人工水利設施的建立,都遲於紮龍濕地形成之後,它們人為地卡住了紮龍的『脖子』,給紮龍濕地供水,是它們的義務。保護紮龍不是哪一個人或者哪一個機構的事情。

  調水給紮龍,費用怎麼算?

  據了解,年蓄水量近1.2億立方米的東昇水庫建於1958年,是當地居民為了引水灌溉而建的一所民用水利設施。東昇水庫有兩個水渠,一個是烏裕爾河,另一個是中引工程(中部引嫩江水工程),目前東昇水庫的主要水源是『中引』。

  紮龍保護局局長李長友說,現在,為紮龍濕地注水的唯一辦法只有調水,就是跨區域引水。目前,紮龍引水的渠道只有一條———來自150公裡外的嫩江。

  據專家論證,目前,紮龍濕地注水量以每年3億立方米為宜,而紮龍『調水』面臨最大的問題仍是資金問題。據有關部門測算,以每立方米2分錢的最低費用計算,3億立方米需要運營費用高達600萬元。據說,這筆費用中還不包括按照《水法》規定的應該收取的水資源費等費用。

  紮龍濕地補水的費用由誰承擔的問題,這些年爭議不少。供水單位中部引嫩工程管理處負責人說,該部門是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不應該也沒有義務承擔這筆巨大的開支。有人說,保護濕地國家應該承擔補水發生的費用。可是,紮龍濕地跨越兩市又隸屬黑龍江省林業廳主管,這筆費用該如何攤派呢?2002年紮龍濕地的300萬元注水支出,最終費用由以上3家分攤,黑龍江省林業廳100萬元,齊齊哈爾市政府70萬元,大慶市政府130萬元。建立補水機制是當務之急

  8月31日,記者一行在林甸縣林業局紮龍濕地保護站工作人員付建國的帶領下踏查了紮龍濕地核心區狐狸芯。

  付建國告訴記者,著名的『87國際鶴類保護會議』的現場會就是在這裡召開的。由於水面減少,現在丹頂鶴數量急劇下降。據介紹,丹頂鶴的繁殖區多為蘆葦沼澤,20世紀六十年代蘆葦沼澤面積是17.33萬公頃,七十年代後只有8萬公頃。如果蘆葦沼澤繼續縮減下去,丹頂鶴的生存環境就成了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名譽院長馬建章說:『目前,留住鶴鳥的關鍵在於及時給紮龍注水。希望有關部門放下爭論,盡快注水留鶴!』

  據介紹,動物生存的三個基本條件是食物、水和隱蔽所。馬建章說,在嚴重缺水的紮龍,這三方面條件都不夠好。

  據了解,省有關部門目前正在積極編制《紮龍濕地水資源規劃》,在系統研究紮龍濕地的水文情勢變化規律後,統籌兼顧生產、生活、生態和環境用水,並根據流域總體情況最終提出解決紮龍濕地缺水問題的綜合措施。『不建立常規性、連續性的補水機制,無法使嚴重缺水萎縮的紮龍濕地生態環境得到真正恢復。』人大代表祁佩時在一份提案中表示了焦急的心情:『建立補水機制是挽救紮龍濕地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