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黑龍江省首位談判專家談反劫持談判
2005-09-04 06:41:3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慕海燕 薛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4日電 劫匪手持槍支抵住了人質的頭部,歇斯底裡地大喊『別過來,誰也別過來,再動我就開槍了。』此時一名身著便裝的專業談判人員出現,『我不是警察,我沒槍,我不會傷害你,我只想和你心平氣和地談談……』這一幕在歐美和港臺的警匪片中常見的鏡頭發生在哈爾濱市人民警察學校裡,當然這不是真的劫持人質案件,這是市警校公安業務教研室主任梅青老師在給他的學員上『反劫制暴戰術談判』專業課的一個場面。作為我國首批培訓合格的警界談判人員,我省唯一受過專訓的反劫制暴談判專家梅青老師正在把他的全部精力用於此類專業人員的培訓上。

  談判專家『三大素質』缺一不可

  初見到梅青老師時,他身上的『儒氣』讓你感覺不出他是警察,他笑稱這正好適合做談判工作。

  據了解、去年年初在市警校領導的支持下梅青就已始著手研究反劫制暴談判這一課題,去年10月,全國首屆『研修班』開辦,經過筆試、面試後,他有幸成為37名學員中的一員,在培訓中接受了正規的『談判專業』訓練。

  受訓回來,梅青迅速將所學用於哈市警方的培訓中。梅青說對於劫持人質的事件,是否有談判人員參與,其結果有著根本不同。梅青將談判作用總結為三點:首先是可以有效地緩和劫持現場上的緊張局面。談判人員不著警裝,不帶槍支,在荷槍實彈的現場,可以起到緩和氣氛的作用,這種緩和不僅是針對劫匪,對警方也有作用;其次談判人員可以為雙方建立一個溝通的平臺。梅老師介紹,如果劫匪是個精神正常的人,那麼他劫持人質就有其目的性,人質只是他實現目的的工具,他的本意是無意加害人質的。既然有目的性,那麼他就要讓警方矢口道,談判人員可以做一個溝通的使者;最終談判人員要達到的目的是和平解救人質,盡量避免警方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

  談到一個合格的談判人員應該具備的素質,梅老師說首先必須是一個至少有5年以上警齡的從警人員,懂得警察的業務理論知識,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擒拿格斗、抓捕等警務技能;此外他必須有超出常人的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眾所周知,劫持現場是緊張氣氛,談判專家又要與劫匪近踞離接觸,其心理壓力要大於一般的警員,另外來自劫持者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因為此前談判人員不知道他的背景、他的目的,他是否精神正常,談判人員必須以輕松的表情面對劫持者,有時還要承受來自劫持者的謾罵和行為攻擊;談判人員還必須有敏捷的思維和發達的語言中樞,因為這是一個生死系於脣齒之間的職業。

  近距離的『中國式談判』

  從梅青老師的介紹中得知他們受到的談判訓練是中國獨創的近距離談判,這與美、德等國有明顯的區別,歐美的相關談判都是遠距離談判。『近距離談判看似危險,實際上不危險。』梅青講,首先近距離可.以反映出談判者的一種誠意。第二,近距離談判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對方的情緒,便於進行最好的交流。第三,執行近距離談判任務的談判人員是絕對禁止穿制服、攜帶武器的。據介紹,談判專家在談判時要做到三個沒有:臉上沒有蔑視;口中沒有否認,多少條件都可以談:動作沒有威懾。據了解目前中國談判人員,包括非專業的談判者,受到劫犯攻擊的記錄為零。梅青老師笑稱:『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嘛。』

  據悉這種近距離談判的首創者、我國首席反劫制暴戰術談判專家高鋒,還應邀於明年赴美參加每年一度的世界談判大會,並在會上作近距離談判的報告。

  談判理念:生命至上

  既然在暴力事件上選擇了談判,就說明中國正在放棄『以暴制暴』,正在試圖用和平的手段來解決暴力事件。梅青說,其實談判所達到的目的不僅僅是和平解救人質,在成功地談判解救人質的同時,也是成功地挽救劫持者的生命,因為一旦警方采取了暴力手段,那麼劫持者就只有死路一條。同時成功的談判也可挽救人質心理。試想如果警方開槍斃劫犯,那麼與其幾乎是零距離的人質會是什麼樣,血可能濺在其臉上,劫犯可能死在其身上,那種刺激會導致人質的終身心理障礙,甚至精神失常。『成功的談判是對劫持者生命的挽救,是對人質心理的挽救,這就是生命至上。』梅青如是說。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