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5日電 一位專家、一位乾部、一位市民,不過是三個哈爾濱人。大家在對復建『尼古拉』表達截然不同的看法時,卻無不流露出對這個美麗城市的赤誠熱愛之心。不僅如此,大家在復建『尼古拉』未能達成統一的前提下,卻異口同聲地表示:電力大樓,非拆不可。
老專家———
電力大樓破壞了廣場的平衡
3日,正在為已故中科院院士馬祖光教授塑像的黑龍江省雕塑協會會長楊世昌教授給記者打來電話:『電力大樓必須拆除,它破壞了博物館廣場的整體平衡。』
身為哈市政府建築顧問的哈工大建築學院教授楊世昌,反對復建『尼古拉』,理由是復建後的尼古拉是假古董,再有如今的博物廣場中心位置的地基條件也不允許。楊教授認為,電力大樓的建築風格與博物館廣場周邊的歐式建築風格不協調,電力大樓的建築高度破壞了博物館廣場的整體平衡。當年,『尼古拉』是哈爾濱中心的中心,建築最高,它的周圍有省博物館、國際飯店、少年宮等歐式建築,形成了極為講究和穩重的均衡三角形布局。電力大樓的異軍突出,使得這個三角形的中心向電力大樓一側發生了偏墜,就像人的臉部器官位置變化了一樣,嚴重破壞了博物館廣場的和諧美。
拆掉電力大樓,在平面上,就恢復了博物館廣場的穩重局面,平衡了博物館廣場六成的偏重問題。此外,北方劇場這個建築,既不現代,也不傳統,更稱不上古典,可以考慮將其裝飾成與省博物館這棟建築風格統一的樣式,彰顯城市中心的統一風格。
說到『玻璃大棚』,曾任國際冰雪雕塑學會副主席統領亞洲事務的楊世昌教授表示,可以搞一個框架式的,記錄哈爾濱從漁村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的『百年城雕』。楊世昌教授誠懇地說:『如果需要,我會領著雕塑研究生搞個方案,參加全國、甚至全世界范圍的方案招標。』
老乾部———
電力大樓是見縫插針的惡果
『電力大樓的建設和存在,是領導決策的過失,是哈爾濱多年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見縫插針搞密集建築結下的惡果。』省政府離休老乾部鄒岩這樣說。外來文化、外來建築,是構成哈爾濱人文多元特色、建築樣式百花齊放的源泉。《生活報》關注復建『尼古拉』的報道,在他們機關的同志們議論頗多。『大家在一致感謝的同時,委托我說上兩句,可能偏頗,但也是一家之言。』鄒老說,復建『尼古拉』,喚起了哈爾濱人的熱情,同時也讓老哈爾濱人感到了內心的安慰,但討論既要廣泛,也要意見集中。當初,『尼古拉』的所在位置,就說明了它比其他30多所教堂建築美麗,且獨具特色。
我們常說,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也就是說,我們有能力原地原樣復建『尼古拉』,也有智慧處理環境改變所引發的交通等問題。鄒老表示,埋沒在電力大樓後面的意大利領事館小樓,和『尼古拉』一樣,非常美麗,同樣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建築藝術精品,拆掉電力大樓,就會露出它的芳容。
鄒老認為,現在主張節約,但不是反對我們搞城市建設,更不是然我們對假丑惡事物放縱的借口。哈爾濱是哈爾濱人的哈爾濱,中央大街經過改造,美了,現在誰家來了親友,都自豪地領著人家去轉轉;博物館廣場也一樣,政府下決心改造好了,人流走的舒坦,車流走的順暢,環境好了,風景也美了,最終受益還是哈爾濱的老百姓。
老市民———
要盡快下決心拆除電力大樓
『貴報關注復建「尼古拉」的報道,我每天認真閱讀並深受感動。40歲以上的哈爾濱人對「尼古拉」的印象是極為深刻的,因為它是哈爾濱一道不可替代的亮麗風景。』已經退休多年,表示願意拿出一個月退休金來支持復建『尼古拉』的老市民欒允珍給記者郵來一封信。
『貴報給哈爾濱市民提供了一個各抒己見的平臺,哈爾濱市民對此是心懷感激的。』欒允珍說,復建『尼古拉』就要原地原貌原汁原味,異地建造就失去了復建的意義,不如不建。博物館周邊不協調的建築物要下決心清除掉,如電力大樓,恢復哈爾濱博物館地區的歷史原貌。『我誠懇希望規劃專家,建築設計大師、城市決策者們不要再留下遺憾了!』
老市民欒允珍認為,目前,博物館地區的地面交通有了很大改觀,紅軍街至中山路經博物館的地下通道,已緩解了該地區的交通壓力,也為進一步緩解該地區交通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談到節儉辦大事的問題,老市民欒允珍說,復建經費可以由政府拿點,企事業單位贊助點,市民掏點。『我已退休多年,但我願意拿出一個月的退休金以表心意。』欒允珍強調著眾人拾柴火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