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變廢為寶讓天更藍 鶴礦循環經濟提高環境質量見成效
2005-09-11 14:51:0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佰忠 謝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1日電 近年來,到鶴崗的外地人都會明顯感覺到,這座煤城天更藍了,樹更綠了,水更清了。

  據鶴崗市環保局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鶴崗市日均大氣總懸浮微粒為0.077毫克/立方米,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為244天,超過210天的省級標准。今年以來,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已經達到150天,超過去年同期。

  鶴礦集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對提高城市環境質量起到直接作用。曾經被視為廢棄物的煤矸石、粉煤灰、煤泥等,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寶貝。

  變矸石山為綠色銀行

  鶴崗市區周邊方圓百裡之內,大的矸石山就有近10座,加上各區的地方小煤窯,全市產生的煤矸石數量驚人。

  1980年鶴崗礦務局(鶴礦集團的前身)開始嘗試在矸石山上造林。經過10年的摸索和實踐,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改造矸石山的辦法。

  2004年,陸續在嶺北礦排矸場植樹造林8000餘畝。選用的主要樹種———樟子松耐熱、耐旱,很適合在『裡外發燒』的矸石山上生長,成活率高。

  現在,早年栽種的4000餘畝目前業已成林。樹長高了,鳥兒飛來了,草綠了,郁郁蔥蔥的植被覆蓋,讓人們看不出昔日矸石山的面貌。2005年,鶴礦集團又在廢棄的矸石山上植樹2000畝,栽種了沙棘等經濟樹種300餘畝。早年栽種的樟子松再過幾年就可以間伐,由此循環往復,連片開發,矸石山將成為鶴礦人的綠色銀行。

  今年初,鶴礦集團一個總投資8.4億元,以煤矸石為主要燃料的電廠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08年交付使用。屆時,這座裝機容量10萬千瓦的綜合利用電廠,每年可消耗煤矸石70萬噸、年可發電6億千瓦時。

  拔掉了141個大煙囪

  鶴礦集團一向重視構築煤———電———熱的循環產業鏈。集團擁有一座裝機15萬千瓦、年發電9億千瓦時的熱電廠,該廠利用發電餘熱向礦區居民供暖,集中供熱面積達到了30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20萬戶,光是『大煙囪』就拔掉了141個,加上礦井瓦斯抽放的綜合利用,使整個鶴崗礦區范圍內的空氣質量和環境質量大大改善,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新型建材吃光粉煤灰

  2003年,鶴礦集團投資建成空心磚廠。這個廠利用礦區豐富的煤矸石、電廠粉煤灰及頁岩做原料,生產多孔空心磚。不需黏土,不用燒煤,僅利用煤矸石的殘餘熱值,就燒制出優質的新型建築材料。產品具有抗震、隔熱、隔音、環保等優點,很受市場歡迎。現在,該廠每天10萬塊的生產量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來提磚的貨車排起了長龍,年銷售額達到2400萬元。2006年5月,該廠二期擴建工程又將建成,增加生產能力6000萬塊,屆時,鶴礦將有20萬噸煤矸石和5萬噸粉煤灰轉變成優質建材。

  由於空心磚廠的『大胃口』,把集團熱電廠產生的粉煤灰『吃』得一乾二淨,集團熱電廠的固體排放物已達到零排放,遇風天飛灰揚塵的現象不見了,佔用耕地的事也沒有了。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