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4日電 在昨天召開的『2005哈爾濱循環經濟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們一致呼吁:資源利用應成為城市經濟發展巨大因素,循環經濟應列入城市發展規劃。
循環經濟是追求更大經濟效益,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和更多勞動就業的先進經濟模式,它倡導經濟發展與環境和諧,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的反饋式流程,及經濟技術和社會於一體,是一種先進的經濟形態。
據專家介紹,以垃圾處理為例,國內外處理垃圾的方法大概有6種,第一種是地下掩埋,但若乾年後會污染環境;第二種是分類處理,這種方法在國外被普遍運用;第三種是焚燒,例如清潔工常把枯枝落葉堆起來燒,既污染了環境,又造成了浪費,因枯枝落葉本身就是營養物質;第四種是對生物進行有機處理,2000年奧運會期間,悉尼市采取蚯蚓法,把垃圾變成有機肥;第五種是把部分垃圾進行再加工;第六種是利用垃圾發電,這在國外早已是成型技術。據介紹,哈爾濱一天產生垃圾300多噸,如果把這些垃圾變成電,可能比掩埋的成本要高一些,但這是綠色GDP。
據了解,貴陽市在2004年頒布實施了中國首部循環經濟地方法規,這部法規對貴陽提供了保障制定循環經濟發展的規劃。專家建議,哈爾濱也應效仿。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