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8日電 27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准聽證會在北京舉行。這無疑是一場舉國關注的聽證會,因為聽證會的結果關乎千千萬萬人的切身利益。聽證會上,一名來自黑龍江省大慶市的代表作為公眾陳述人進行了發言,他的發言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並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
這位代表名叫王偉國,他也是本次聽證會上來自黑龍江省唯一的代表。昨天上午,王偉國做了觀點陳述。他的主要觀點是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准調整至1500元,且應作為全國統一的標准執行。
王偉國來自中國石油大慶石化分公司,是該公司煉油廠焦化車間的技術員。記者幾經周折找到了王偉國的手機號碼,但因他在聽證會現場沒有開機,記者沒有采訪到他。但從他的同事好友周鴻處,記者了解到了王偉國是如何被選中作為公眾陳述人的,以及在同事眼中他的為人。
據周鴻介紹,近期王偉國在一個與本次聽證會有關的網站論壇上瀏覽,並參與到有關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是否調整的論壇中。王偉國的帖子極具邏輯性,理性而客觀,觀點明確,文筆流暢,因而成為一時的熱帖,引發許多人的跟帖討論。
王偉國在論壇上獨特的觀點聲音,引起了有關部門專家的注意,認為其在一定區域一定社會層次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周鴻介紹,前不久,全國人大的工作人員給王偉國打電話,邀請其到北京參加聽證會。王偉國感到肩頭的責任重大,在去北京之前,他查閱了不少資料,精心准備了陳述發言稿。本月25日,王偉國離開大慶去北京。
據了解,王偉國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學的是化學工程專業,今年28歲,2003年到工廠工作。同為技術員的周鴻認為,王偉國是一個非常鑽的人,很聰明,平時比較穩重,從不張揚,性格有些內斂。但他在思想和觀點上總是有獨到之處,雖然他從不高談闊論,但在大家一起談論某些社會現象時,他總是語出驚人,觀點新穎。王偉國在原來的車間時,就以認真和較真而小有名氣,只要他認為對的就會堅持下去。
新聞背景
個稅聽證會代表如何產生
本次聽證會由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按照『東、中、西部地區都有適當名額,工薪收入較高、較低的行業、職業都有適當名額,代表不同觀點的各方都有適當名額』的原則,從4982件公眾報名申請中遴選20人作為公眾陳述人,並確定了20名聽證旁聽人。
全國人大召開的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准聽證會上的20位公眾陳述人中,贊成將減除費用標准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的7人,認為應當高於1500元的10人,認為應當低於1500元的2人,對聽證事項持其他意見的1人;來自東部省市的8人,中部省市的6人,西部省區市的6人。他們的月工薪收入有在1500元以下的,也有在1500元以上、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上或者10000元以上的。他們從事的職業有企業職工、企業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公務員、教師、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等。
王偉國在個稅聽證會上的發言實錄
大家好,我是來自黑龍江的王偉國。我個人的主要觀點是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准調整至1500元,且應作為全國統一的標准執行。對我個人的觀點作以下詳細陳述:
1.個稅減除費用標准應遵循全國統一執行的原則;
2.我國未來的個稅征收政策的完善應該是一個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進行的過程,應該是一個『適時、平穩、小幅、多次』改進的過程,應努力避免大幅度波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兼顧這兩個基本出發點,結合去年我國城鎮職工的人均月負擔消費支出為1143元左右的現狀,我認為此次個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准調整至1500元的統一執行標准是切實可行的。
在這裡,我個人要著重強調的觀點是: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准應全國統一執行。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已經引起部分地區(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率先通過各種途徑調整了個稅的減除費用標准。那麼,此次個稅征收政策調整後是否應該實行全國整齊劃一的統一標准呢?
我的看法如下:⑴區域性平均消費支出水平的差異不應對減除費用標准產生決定性影響。
從經濟發展水平看,我國國土遼闊,各地經濟發展狀況千差萬別,物價指數和居民生活水平高低不同,貨幣購買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執行統一的減除費用標准似乎對發達地區的工薪階層存在更大的壓力。
但發達地區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對較高,而欠發達地區則相對較低,這與各地區消費水平的差異是基本一致的。
以經濟較為發達、居民平均消費支出水平較高的廣州市和黑龍江省內平均工資水平最高的大慶市、最低的伊春市進行比較:今年上半年,廣州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為2691元/月,大慶市為1834元/月,而伊春市則只有499元/月,差距之懸殊顯而易見。我們不能主張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居民在原本較低的收入水平的基礎上繳納更多的個人所得稅。這就需要制定統一的減除費用標准。我們的政策應該是努力縮小全國范圍內的貧富差距,而不應著重於某一區域內部,更不能使這個差距進一步擴大。而縮小貧富差距的有效措施之一便是合理縮小收入差距。在各地減除費用標准不統一的情況下,往往出現的是這樣的結果: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要賺更多的錢纔能最終獲得等同於一個與自己具有相同工資性收入水平的發達地區居民的稅後收入;或者說,在兩者收入水平相一致的情況下,越是落後地區的居民,所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卻越高。這樣的政策必然起到限制落後地區居民收入增長的負面作用,極端化一些的表現形式是高收入的我們可以讓他們得到的更多,而低收入的卻是更多的索取,於理不通。
有觀點認為,由於地方性平均消費支出水平的差異,適當增加發達地區的減除費用標准或適當降低欠發達地區的減除費用標准會更加趨於公平。但我們也應看到,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著較大差距,購買能力相對較低,因此,地區之間的消費結構存在明顯的差距。在某些發達地區的消費方向朝著旅游、服務、私人汽車等方面快步發展的同時,部分落後地區的居民卻仍在以滿足生活基本需要為主的消費水平上緩步前進。我們談到的『消費支出水平』中,是否真正包含了『生活水平』這一層面的意思呢?是否也應當注意到各地消費結構的差異呢?我們希望的是各地區在經濟、居民生活水平上的協調發展,共同進步,而沒有必要在一面促進經濟發達地區居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的同時,另一面卻通過稅收政策來阻礙經濟欠發達地區消費水平的進步。
我認為,在確定個稅減除費用標准之前,我們在看到區域性的消費支出水平差異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收入水平和消費結構的差異。平均消費支出水平的地域性特征不應直接影響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政策。
⑵納稅人要付出多長的平均工作時間來支付個人所得稅。
變換一下角度,從平均工作時間上看,實行統一的減除費用標准後,各地區具有相同工資性收入水平的個稅納稅人,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的數額是一致的。如果我們把這部相同數額的稅款進一步換算成地區性的社會平均工作時間卻產生了這樣的結果:欠發達地區的平均小時報酬相對較低,因此居民為繳納個人所得稅所付出的平均工作時間必然要高於發達地區。從這一角度分析,應該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減除費用標准超過發達地區纔更加合理。相反地,若要強制性規定欠發達地區的減除費用標准低於發達地區,是否更加有失公平?
⑶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更不應以保障地方居民的最低生活為由擅自調整個稅減除費用標准。
此外,執行統一的減除費用標准,將更加有利於各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有利於人纔的合理流動配置,有利於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綜上,人民幣是全國范圍內流通的貨幣。不應該因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居民平均消費支出水平的差異而制定區域性的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准。
執行統一的標准,至少在以貨幣作為砝碼的天平上,各地區的納稅人實現的是真正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