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前進,是一種責任——大慶油田奮斗百年紀事
2005-10-05 16:47:06 來源:  作者:李春雷 周曉冰 王淮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哈爾濱10月5日電 到大慶油田采訪,感受強烈的卻是大慶人無所不在的前進動力。

  從當年的石油大會戰到今天,大慶油田作為我國最大的油田已經連續創造了45年的輝煌,18億噸原油,1萬億元的上繳,27年高產5000萬噸的世界奇跡。

  今天,全國納稅第一、原油產量第一、油田采收率第一的歷史紀錄還在續寫。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共和國的進步,大慶人自覺地認為,他們擔負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遠不止這些。時代需要他們繼續前進,前進,已經是一種責任。

  創建"百年油田",是目標也是現實.

  從公司董事長王玉甫到偶遇的一線職工,在每個大慶人嘴裡,三句話之後就會聽到一個共同的語詞:百年油田。不管出自誰口,在這個詞語的背後透出的都是大慶人共有的豪邁。

  在備受世人矚目的高產穩產之後,大慶以什麼樣的姿態向前發展,更受世人矚目。是在產量遞減中走向衰退,還是在有序調整中尋求新的發展;是在回憶輝煌中扼腕嘆息,還是超越自我不斷演繹神奇?2004年初,大慶油田公司提出了"持續有效發展、創建百年油田"的發展戰略,用科學發展觀做出了負責任的回答。

  百年油田,已經創造奇跡大慶還可以高產50多年?最了解石油的大慶人不會不懂油氣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無論如何希望著"百年油田","油田百年"都是不可避免的結局。大慶人要創建的,是一個以本土開發為基礎,以海外業務為補充,以優勢技術、一流人纔、先進文化為支橕,具有強勁競爭力、成長力和生命力的百年企業。強調開采時間的延續,更注重業務空間的拓展。到本世紀中葉,大慶要實現資源探明率最大、油田采收率最高、整體經濟效益最優和員工隊伍素質最好的"四最"目標。

  在我們已經習慣於討論大慶原油產量的可持續性的時候,大慶人已經欣喜於另一個術語:油氣當量。2004年,大慶發現大氣田,終於在苦苦探尋20多年之後,依靠勘探思路、地質理論和勘探技術的不斷創新,實現了深層天然氣勘探的重大突破,到目前為止,已經探明的儲量就有670億立方米,使大慶油田成為中國東部的第一大產氣區。

  譜寫百年油田篇章的筆墨不止這些。在松遼平原北部的中淺層還初步形成了四個億噸級的儲量區,外圍海拉爾盆地探明7000萬噸儲量。更主要的是,近年來大慶油田的采收率已經突破50%,比國內其他油田高出了15個百分點,居世界領先水平,目前,油田正全力衝擊60%大關,如能實現,就等於新增儲量4到5億噸。另外,聚合物驅油開采水平世界領先的大慶,將實現年產1000萬噸的規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

  實現百年油田,無疑將是將中國帶進世界石油工業的先進行列。

  

  由"工"向"商"轉變,用發展創造百年油田

  今年6月15日,大慶油田南三油庫節日一樣繁忙,由70節油罐車組成的列車駛入站臺,來自遙遠的俄羅斯的4200噸原油注入了南三油庫。45年前,也是在這裡,大慶油田首車原油外運,結束了我國依賴"洋油"的時代。今天,大慶人接卸"洋油"則意味著我國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又有了多元化的保障。

  當然,大乾107天,使南三油庫具備了年接卸1200萬噸俄羅斯原油的能力,1200萬噸,不僅是國家能源安全方面一個不小的砝碼,還可以賺回近500億人民幣的外匯。油田實現了由單純油氣生產型企業向生產貿易型企業的重大轉變。這也意味著在新的歷史使命面前,大慶人又一次站到了時代的前列。

  "請進來"僅僅是大慶油田在國際化發展道路上的一大步,"走出去",則是大慶用發展創造百年油田的更具深遠意味的關鍵一步。不久前,大慶油田成功收購了英國SOCO國際股份公司在蒙古國塔木察格盆地的3個石油區塊,並在蒙古舉行了授牌儀式,今年8月,大慶油田正式進入蒙古進行石油勘探開發。

  由"工"到"商"的轉變,是一場早已律動的油田深處的革命。大慶憑借著巨大的技術優勢和商譽優勢,僅出賣技術一項,已經開拓了長慶油田、吉林油田等30多個國內技術服務市場,實現產值3億多元。在哈薩克斯坦、伊朗、印尼等國際市場實現產值800多萬美元,與此同時,這些國家多次表示希望大慶油田以技術入股的方式與其合作開發油田,這樣我方就可以在不投入資金的情況下靠技術和勞務獲得份額油,為國家能源安全添磚加瓦。

  最近,大慶的拓展戰略又有了新的突破。同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簽訂了地質油藏一體化研究合同,首次進入中海油市場。

  充滿發展活力的大慶不像一個已過峰巔的特大油田,更像一個魅力四射的成長型企業,傲然疾行在中國企業的排頭。

  百年樹人成就百年油田

  去年8月的一天,大慶井下修井一大隊107隊的30名員工在一份決心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與此同時,安全生產部門為他們每人購買了一份人身傷害保險,他們要去打的是一場生死以之的戰斗--封堵昇深2井。日產天然氣30多萬立方米的昇深2井,井壓高達27.5MPa,致使井場周圍出現漏氣現象,一旦引爆,不亞於一顆"重磅炸彈",殺傷力太大。壓力變成了動力,平時演練最短時間為兩小時的封堵施工僅用40分鍾就完成了,"氣老虎"被征服了。

  記者采訪隊長趙傳利,在那生死一線的40分鍾想到了什麼?"能想啥呀,就想就是玩命也要把它拿下"。

  多麼熟悉的聲音!當年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壯闊語言,在趙傳利這裡有了跨世紀回響。

  如果說趙傳利對鐵人精神的傳承是一種大慶人的"天性",那麼這種回響在油田公司董事長王玉普那裡,就已經昇華為理性的戰略選擇--"謀求資源采掘型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在新形勢下繼承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公司工作的兩條主線。"公司黨委書記孫淑光則在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動員大會上說:"大慶油田的責任、使命、信念要落實到建設新時期鐵人式黨員隊伍上來。"

  在大慶油田的9萬多名職工中,有2.7萬名共產黨員,每四個中就有一個。每到險難關頭,向一線、向井場衝已經是一種不用命令的習慣。今年7月下旬,大慶市林甸縣發生地震,采油六廠、三廠、一廠等單位都在震區,在紛紛逃離震區的人流中,時常會有一股股"逆流"--那是奔向震區井場的黨員乾部。震後,黨員搶險隊24小時連續奮戰,用最快速度恢復了生產。也是7月下旬,松花江水位迅猛上漲,頭臺油田300多口水井和20座閥組被洪水包圍,廣大黨員又在洪水中鍛煉了意志,確保了油田安全度汛。

  當年的鐵人靠人拉肩扛戰天斗地,新時期的鐵人王啟民則是用科學向大地要油。"百年大計以人為本"的人纔戰略則賦予"大慶人"以新的歷史內涵。實施以業績導向為主的薪酬激勵,以命名表彰為主的精神激勵,以到全適崗位發揮特長為主的成長激勵,以體現重大成果、突出價值回報為主的重獎激勵,正在為油田打造永葆先進的核心支橕力量。而"創鐵人基層隊,爭當行業一強"等一系列主題活動則為油田對鐵人精神能源的開采創造了新的進尺。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