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3日電 哈爾濱市南崗區果戈裡大街27號是一處使用面積80平方米的門市房,兩年的時間裡換了近10戶商家,其中經營時間最長的一家飯店也僅僅堅持了3個月。記者日前在采訪中了解到,果戈裡大街自2003年一期改造以來,眾多商鋪兩年內頻頻易主。目前,200多家店鋪中有10餘家正在招租和裝修,其餘的店鋪也是生意漸冷。而其輔街———印度風情街上的30多家商鋪也有近一半已經關閉,正在招租……
1改造之初商家雲集借地生財
果戈裡大街原名商務街、果戈裡街和奮斗路,建於1907年。經過近百年歷史風雨的洗禮,果戈裡大街出現了街路破損、空中網線雜亂、牆體立面陳舊、牌匾廣告無序等一系列問題,既影響了百年老街的聲譽,也制約了其經濟發展。為此,從2003年開始,政府花重金對該街進行全面修復和改造,並重新將其命名為果戈裡大街。2004年,果戈裡大街輔街上又設立了印度風情街、兒童街和女人街等特色街路。百年老街商業味逐漸濃厚。
果戈裡大街一期改造結束後,其臨街的門市房一度成為眾商家的搶手貨。無論是普通消費者還是商家,都對改造後的果戈裡大街寄予了厚望。當時,共有79家服裝業戶進駐果戈裡大街,佔領了原來由小吃、證照復印等經營項目佔據的陣地。2004年5月,在果戈裡大街二期改造建設兒童街時,又有一批參茸商行的商家主動轉產,經營兒童系列商品。2004年10月末,果戈裡大街全部改造結束後,在該街文昌街至東大直街路段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商家200多家,經營內容涉及衣服、鞋、茶葉、保健品、酒吧等。
據在果戈裡大街上開房屋中介所的紀女士介紹,果戈裡大街剛剛改造完時,每天都有商家來中介所要求租門市房,當時街面上根本看不到空房子招租。使用面積4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年租金已經達到了10多萬元,比改造前上漲了一倍。
2兩年之後有些商家黯然離去
然而,僅僅兩年的時間,果戈裡大街就讓那些乘興而來的經商者不得不黯然離去。國慶節期間,本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的時候,然而記者卻在果戈裡大街上看到了另一番場景。在臨街的門市房中,有近10家店鋪正在等待招租,其中有些店鋪的牌匾還在,而臨街的玻璃和門上已積上了厚厚的一層灰塵。還有五六家店鋪剛剛換了新主人,正在裝修。
果戈裡大街174號店鋪門上仍掛著『松下電器指定維修站』的牌匾,店內卻已人去屋空,凌亂地堆滿了雜物。果戈裡大街290號是一座辦公樓,門上貼著招租啟事。據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在該樓的6樓和8樓都有空辦公室招租。果戈裡大街62號店鋪正在裝修。據工人介紹,這家店鋪以前是一家燒烤店,裝修得特別漂亮,可經營不到半年就關門了,現在重新裝修准備開一家日本拉面館。在果戈裡大街上還有幾家店鋪悄悄易主,店內經營的內容已經改變,而牌匾卻沒有變。果戈裡大街345號店鋪上掛著『中國移動通訊』的牌匾,室內經營的卻是箱包。
一家銷售體育彩票的店鋪門上掛著『巧地手撕面王食府』的牌匾,玻璃窗上貼著的紅色『大餡水餃、特色熏醬』字樣仍很清晰,店內牆上貼著大大的菜譜。據在此賣彩票的王先生介紹,他租這個門市房還不到3個月,而這3個月只不過是勉強維持,因為不知道能堅持多久,所以就沒有換牌匾,而此前在此經營的面館開業僅僅一個多月就關門了。
果戈裡大街229號店鋪經營羊絨制品。店主李先生告訴記者,3年前他租下了這個店,生意一直不好,期間他還曾將店鋪轉租給一家鞋店。
3市民觀點店鋪沒特色購物不方便
采訪中,在果戈裡大街做生意的多位店主都反映,改造後的果戈裡大街上的行人減少了很多,現在一個小時內經過的行人還沒有過去10分鍾經過的行人多。
在記者采訪的消費者中,很多人說出了他們不去果戈裡大街購物的原因:一是該街上店鋪內的東西較貴,而且沒有特點;二是該街上沒有停車場,且距離『秋林商圈』中心位置較遠,購物不方便。
記者在果戈裡大街輔街上看到,印度風情街上的30多家商鋪有近一半已經關閉,正在招租。而正在經營的店鋪銷售的商品也都是中國國內的商品,沒有印度特色。在印度風情街上開話吧的李先生告訴記者,在這條街上,經營得最好的是一家食雜品。消費者王女士認為,印度風情街、兒童街和女人街等特色街路,賣的東西都沒有特點,和特色街路的稱謂還相差很遠。王女士抱怨說,果戈裡大街上的店鋪都很小,衣服也沒有什麼特色,價錢卻很貴,有的店鋪內一件看著很普通的襯衣就賣200多元。
市民吳女士習慣去由松雷商廈、遠大購物中心等大型購物廣場和紅博、國貿等地下商場組成的商圈購物,她認為那兒的商家比較集中,消費水平也分為很多檔次,想買品牌衣服可以去松雷商廈、遠大購物中心,想買便宜又時髦的衣服可以去地下商場,可選擇性非常強。吳女士告訴記者,每次逛完這幾個商場後,她已經很累了,而且基本上能夠買到了需要的東西,沒有精力也不需要再去果戈裡大街了。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果戈裡大街改造後,街道兩側不允許隨意停車也影響了該街上部分店鋪的生意。在果戈裡大街上的200多家店鋪中,只有10多家大酒店和大型洗浴廣場門前有停車場。據果戈裡大街上一家手機專賣店的趙女士介紹,選購手機需要時間,而開車來店內選購手機的消費者,一面選手機,還要一面盯著自己停在路旁的車,很多人因為心裡著急而放棄購買。
4專家把脈老街文化氛圍不應減弱
對於果戈裡大街的現狀,哈爾濱商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周游認為,果戈裡大街是以文化和歐式風情而聞名的,改造之後,雖然樓新了,街道漂亮了,但文化氛圍和休閑氛圍相對減弱了,所以導致游人和顧客少了,行人多了。果戈裡大街如果不改造成商業街,而是建成一條文化街、休閑街,可能會發展得比現在好。
從消費心理學上來說,除了步行街之外,任何商業區都應該是一個圈或是一個弧形,而不應是一條直的路,直路容易造成人流量大、人流動速度快、顧客駐留時間短等。另外,果戈裡大街有坡度,按照習慣,人在上下坡的時候,沒有心情注意街路兩側的店鋪。
從果戈裡大街的地理位置來看,其附近有著名的『秋林商圈』,包括松雷商廈、遠大購物中心、秋林公司和秋林時代購物廣場,這4家大商場的總營業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還有由紅博、國貿和人和等形成的地下商場,總營業面積也有幾十萬平方米,完全有能力滿足各層次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而果戈裡大街位於『秋林商圈』邊緣地帶,改造後果戈裡大街的商鋪又多集中在兒童公園正門與文昌街之間,從『秋林商圈』中心步行到果戈裡大街商鋪集中區至少需要10分鍾的時間。周游說,果戈裡大街在商業上不佔優勢,作為『秋林商圈』的延伸,果戈裡大街也是強弩之末。
周游認為,『秋林商圈』附近缺少休閑和觀光場所。果戈裡大街改造時提出建立酒吧、書吧等『吧文化』一條街,但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如果形成規模,果戈裡大街就可以作為一個休閑的場所與附近的『秋林商圈』形成互補。消費者在附近的商場購物後可以去果戈裡大街走一走,緩解疲勞。來果戈裡大街游玩的游客也可以順路去附近的商場購物。無論這種互補是正向的還是反向的,都能減少這兩個地方在商業上的競爭,可能會更有利於該街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