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如何遏止黑土地區耕地質量下降?
2005-10-31 11:32:3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31日電 長期施肥對黑土質量演變及作物產量品質有何影響?省農業科學院經過26年的黑土肥力定位監測試驗,得出權威結論:長期不施肥土壤有機質呈下降趨勢,合理施肥土壤有機質略有增加;長期不施肥作物品質逐漸下降,合理施肥作物品質得到改善提高,土壤微生物總量提高;長期不施肥作物產量逐年降低,合理施肥作物產量逐漸提高。中國農業科學院有關人士認為,這一成果對遏止黑土地區耕地質量下降及農業生產具有指導意義。

  黑龍江省處於東北黑土地核心區,黑土面積佔全部總面積的69%,其中耕地佔總面積的76%。隨著開墾種植年限的增加,黑土利用方面的土壤肥力下降、黑土層變薄、養分投入與產出失調等問題日益嚴重。基於這種情況,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於1979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黑土肥力長期定位監測試驗。監測試驗區處於省農科院試驗田上,通過不施肥、施化肥、施有機肥、施化肥與有機肥結合等4種處理方式,探究其對黑土質量演變規律及對玉米、大豆、小麥三大作物產量品質影響。

  經過26年監測,各種處理方式對三大作物產量影響巨大。其中,不施肥,作物平均產量下降了8.2%;單施有機肥,作物增產9.6%;單施化肥,增產31.6%;而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增產達到43%。即在合理施肥條件下(化肥、化肥與有機肥結合),土壤肥力逐漸提高。試驗證明,合理施肥還能改善作物品質,提高小麥蛋白、大豆脂肪及玉米賴氨酸含量。長期不施肥及施用化肥,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而化肥與有機肥配合施用,土壤有機質含量卻略有增加,與此相對應,土壤中微生物總量也有提高。

  省農科院負責人表示,黑土肥力長期定位監測試驗區建立在哈爾濱典型黑土地上,代表著全省80%多的黑土面積。其管理及耕作制度又是典型的小麥、大豆、玉米輪作方式,又代表著黑土的生產實際情況。目前,這項對東北黑土地具有重大意義的科學試驗已申請國家立項,要一直搞下去。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