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要冷靜對待豐收
2005-11-15 09:22:3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金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5日電 今年黑龍江省又迎來一個豐收年,面對金燦燦的收獲我們不能盲目樂觀,想要農民既增產又增收,尚需繼續努力。

  首先,如何使農業豐收產生的效益最大化?作為一個農業大省,我們應充分利用好現有農業龍頭,做好農產品的加工轉化工作,實現最大限度的增值。目前,我省已建成了像九三油脂等一批在全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大型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走農產品深加工之路,既是防止出現『賣糧難』現象,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而要想徹底解決和預防『農產品生產過剩』,關鍵是提高農產品品質,農產品要按規格化標准化生產,這也是搞好農業產業化的基礎。規格是對產品的內在使用性能和檔次的要求。標准是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它是品質的保證。農業產業化是生產方式的變革過程,除了要求企業化經營、集約化生產等條件外,產品的規格化、標准化是其重要特征和基礎。某些農產品豐收積壓,主要原因就是不符合標准和規格。例如,加工面包用小麥,就必須是符合加工高筋粉要求的小麥品種;豆腐用大豆與榨油用大豆規格也不相同。我們應在這方面加大改進力度,使農產品提高一個檔次,以解決過剩問題。

  要借豐收之際,培養和提高農民市場化意識和經營能力。農民不應再是傳統概念上的純生產者,而首先應該是經營者。他們為市場而生產,為經營而耕種。我們要積極培育農民合作組織,建立農產品流通專業協會,培養一批農村經紀人,把農民與農產品市場緊緊聯系在一起。

  此外,我們還應清醒地認識到,近幾年的農業豐收很大程度上有『人努力,天幫忙』的客觀因素,全省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水平還有很大的提昇空間,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還有限,農業生產水平還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因此,應借助豐收效應,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提高耕作水平,選用良品和新技術,使農業生產始終保持一個高水平的可持續的良性發展勢態。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