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復原乳須『亮身份』 黑龍江生牛奶價格『漲』勢喜人
2005-11-21 06:59:5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張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1日電 進入初冬,北方的天氣驟然變冷。凌晨3時,哈爾濱市董家屯的奶農孫守玉緊緊地裹著棉大氅,打著大號的手電筒,趕著自家的十幾頭奶牛來到離家500米遠的奶站送奶。看著新鮮的牛乳通過榨奶器汩汩流入盛奶的容器內,孫守玉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孫守玉說,去年生牛奶收購價很低,不少奶農都虧了,有的甚至轉行。現在終於盼來了好日子,他們這裡生牛奶收購價每公斤漲到2元,比去年漲了5毛錢,養奶牛又重見了起色,一年來雖然生活過得『緊巴』點,但總算挺過來了。

  發點『奶財』很辛苦

  孫守玉所在的董家屯隸屬哈爾濱市道裡區太平鎮利泉鄉,十幾年前,這個地方及周邊區域興起了養牛熱,董家屯百餘戶居民有8成建起了牛棚,以飼養奶牛銷售生牛奶為生計。孫守玉就是其中的一員,經過多年經營,如今他家的成品奶牛已經發展到了17頭,算得上是屯子裡的養牛大戶。

  記者來到孫守玉家中的時候,正趕上他在牛棚裡進行『下午場』的工作。還沒等進入牛棚,一股刺鼻的臭味便撲面而來,把人熏得直作嘔。當記者適應了這裡的環境後看到,牛棚內的奶牛都溫順地靠在角落裡,孫守玉站在牛棚中央,嘴裡斜叼著根『白靈芝』,正舞著糞叉向外推牛糞。孫守玉風趣地告訴記者說,奶牛可不『講究衛生』,這牛棚子一天要是不打掃兩遍,牛糞就會堆成小山。牛棚子發出的氣味讓誰都受不了,因此,就連他每次進來打掃也要借助香煙來『去味』。

  孫守玉家裡的10幾頭牛就靠他和妻子兩個人忙活。自從養上了奶牛,他和妻子每天早上不到3點鍾就要起來,忙著從牛棚向外推糞和給牛打飼料,之後還要取奶。以前是他們自己動手給牛擠奶,等著廠家開車來收。現在他們需要趕著牛到固定的奶站用機器榨奶,早晚各一遍。趕著一群牛走出很遠去排隊榨奶,也是個費工夫的事。給牛榨過奶,他趕牛回來還要給牛喂料,忙過上午纔有空睡個『回籠』覺。下午起來又要喂牛、收拾牛棚、送牛榨奶。農忙時,他和妻子還要照料自家耕種的6畝地的玉米。

  十幾年下來,孫守玉養奶牛也見了效益,當初開始養牛時借的錢、貸的款都慢慢還清了,家裡買了摩托車,房子也大了。但是由於過度勞累,他和妻子也攢下了一身的疾病,腰酸背痛都是家常便飯。

  『搖錢樹』成』砸錢坑』

  孫守玉對記者說,近幾年他感覺養奶牛不像以前那麼穩定了,物價在不斷上漲,可生奶的收購價格卻提不上去;乳品企業越來越多,養奶牛的也越來越多,牛奶好象不值錢了。前年的奶價還算不錯,可去年一下子就滑下來了。乳品企業收奶的價格不高,而做為『二道販子』的奶站在收奶時又在價格上壓了一杠子。當時他們屯子裡僅有一家乳品企業下設的奶站,可以說是『土皇帝』,即使它價格壓得再低,奶農也不得不把牛奶往那裡送。因為現在都是機械化榨奶,趕著成群的奶牛去遠處其他村鎮的奶站實在太費事,劃不來。而且眾多乳品企業好像是聯合起來把奶價壓低了一樣,其他企業的奶站收奶的價格也都不高。他們這片的生奶收購價曾經掉到了每公斤1.5元,已經到了生牛奶盈虧的臨界點,奶農都已經無法承受了。

  孫守玉向記者介紹說,一頭奶牛的日產奶量不是固定的,正常情況下在20公斤左右,但是每年到了奶牛通過人工授精懷了崽子之後,奶牛的產奶量就開始減少了,尤其是在懷胎6個月至小牛犢生下的3個月時間段內,奶牛是不產奶的。一年下來,一頭健康奶牛的總產奶量也就是在4800公斤左右。而奶牛的日采食量卻基本上是固定的,一頭奶牛的日采食量大致在7公斤左右,其中包括豆餅、玉米、玉米杆及濃縮飼料,總價值在20元以上;到了奶牛懷胎時的保養期以及奶牛生完牛犢之後的產奶旺季,奶牛的日采食量往往要增至10餘公斤,花費就更多了。加上防疫保健和治療疾病等費用,一頭奶牛每年的花銷要在8000元以上。

  去年奶價下滑的時候,孫守玉算了一筆帳,按照當時每公斤1.5元的生奶收購標准計算,每頭產奶的牛全年纔能收入7200多元,根本就是要賠錢。這樣下來,養牛就變成了『燒錢』,奶農甭想有賺頭了,誰養的牛多,誰賠的錢救越多。

  在奶價過低時,一些奶農不但在牛奶上吃了虧,還被『二道販子』坑了個血本無歸。某大型乳品企業從省內撤資後,付給奶農的錢就落到了眾多奶站的手中,不少『二道販子』給奶農壓了幾個月的奶資,最後就卷錢走人,消聲匿跡了。有的奶農因此賠了幾萬元,一些人只好賣牛轉行。孫守玉和屯裡的同行也動搖了,產生過賣牛的想法,可一方面捨不得十幾年來苦心經營的基業,另一方面牛奶不值錢了,奶牛也賣不上價了。一頭在2003年以上萬元的價格購入的成品奶牛,在去年只值6000到7000元;一頭剛開始大量產奶的『年輕』壯牛也都賣不到8000元。賣了要賠錢,養著也要賠錢,眼看著昔日的『搖錢樹』變成了『砸錢坑』,孫守玉和鄉親們只能望牛興嘆。

  記者了解到,董家屯及其周邊其他村鎮的奶農當時的生活情況也都如此,一年來基本上是賠錢或不賺錢,都在靠以前的積蓄過活,平常也是能省則省。有的人甚至把多年來養成的吸煙的習慣都戒掉了。

  奶農靠養奶牛和賣牛奶為生,奶、牛皆賤,奶農的日子就『緊巴』了。在去年,孫守玉一家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好在他家種的玉米還夠自家的奶牛『白吃』上一段時間,孫守玉便決定先挺一陣子,看看今後的形勢怎樣。孩子上學不少花錢,養奶牛不少賠錢,他和妻子就得不少省錢———國慶節他們全家都沒敢進城去逛逛,更別提平時的吃穿了。人都過不好,牛也沒了好日子,為了節約生產成本,孫守玉不得不在給奶牛喂飼料時減了量。日子一長,『人困牛乏』,孫守玉一家過得緊巴巴的,奶牛的產奶量和牛奶質量也開始下降,這對於孫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奶農終於熬出頭

  據了解,從今年初開始,我省各地生牛奶收購價格普遍上調,尤其是9、10月份,很多地市的生奶收購價格突破了近一兩年來每公斤1.5元左右的低迷態勢,達到每公斤1.8至2.1元。

  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務院關於液態奶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復原乳必須在包裝上加注標識的通知使復原乳趨於疲軟,消費者普遍希望能夠購買到原料新鮮、營養豐富的鮮奶產品,使得市場對生牛奶原料的需求量大大提高。我省是養牛大省,目前奶牛存欄數達149萬餘頭,年加工鮮奶能力達到390萬噸,鮮奶年產量370餘萬噸,約佔全國的五分之一。目前,全國很多大型乳品企業在我省都設有生產基地,新的企業不斷進駐,原有企業也紛紛增加投資,擴大生產線和生奶收購站的覆蓋面,對我省奶源的爭奪進一步加劇。很多奶源地都有了『外來的和尚』,打破了原有的僅一兩家企業的奶站獨霸一方的局面。奶農送奶時的自主性更強,為了穩定奶源,不同企業、奶站之間也打響了提價戰,廣大奶農從中受益頗豐。

  如今在董家屯生牛奶可以賣到每公斤2元,奶農們,終於又迎來了好日子。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