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9日電 題:決勝8小時 回放哈爾濱『水危機』之初
27日18時,哈爾濱市提前5小時恢復供水。看到自來水再次從水龍頭中流淌出來,很多為之奮戰了幾個晝夜的人們眼睛濕潤了。這一次,面對『水危機』,黑龍江省及哈爾濱市政府從容應對,應急預案發揮了應有功能,信息透明保證了居民心態平穩,最終成功地化解了危機。政府公共危機應急機制經受住了考驗,政府公信力大大提高。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教授吳雋說:信息透明是戰勝危機的關鍵,這體現了一種全新的執政理念日益深入民心。
執政理念的轉變,集中體現在最初關鍵性的八小時裡。這是從第一個公告到第二個公告相隔的時間。第二個公告代表了我們政府正在從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它的意義將被載入哈爾濱的史冊。
真相消除恐慌
(一)
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101廠大爆炸及撲救過程,將大量苯、硝基苯等污染物排放至松花江,形成長達80公裡的污水團。
21日,是哈爾濱市民恐慌的一天。『松花江水被污染了,不能喝了,哈市即將長時間停水』的消息不脛而走。14時開始,不少市民班不上了,買賣不做了,奔回家中接水、儲水、買水……不少小區內水箱中的水被接光,水壓急劇下降,部分地區出現斷水。超市內的水被搶購一空,飲料、牛奶、啤酒、面包、八寶粥等相關食品也遭到瘋搶。一些超市和供水點打出了礦泉水斷貨的公告。哈爾濱市民丁日華僅僅一個下午就買了6箱礦泉水、3箱牛奶、30罐八寶粥、50個饅頭以及1個手電筒和數節電池。她說她還不是最瘋狂的,有的市民一下子就買了幾千元的礦泉水。
21日14時至17時之間,哈市移動電話出現了開通以來從未有過的擁堵現象,全城幾乎所有手機和小靈通同時出現了信道忙的狀態,打不出去,也接不進來。人們都想在第一時間向親友傳出『要停水』的消息。
與此同時,哈市政府已經果斷作出決策:停水,不能讓受到污染的水威脅到百姓健康。16時,哈爾濱市政府發布第一次公告,稱因供水管網改造需要臨時停水約4天時間。這個公告首先在哈爾濱電視臺進行滾動播出,隨後出現東北網上。有著近400萬人口的大城市面臨嚴重的水污染,在國內前所未有,在世界上也是極其罕見。一個省會城市全市范圍內長時間停水,其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在責任與壓力面前,哈爾濱市政府果斷及時作出的決定,避免了更大的公共衛生危機的發生。
由於沒有在第一時間說明真相,我們看到政府善意的謊言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依然恐慌。21日整個晚上人們被恐慌的情緒所籠罩,更多的人開始瘋狂地搶購水、飲料、食品等,超市的貨架空了,小區食雜店的貨架空了。當天很多超市、便民店的營業時間都延長到深夜。據不完全統計,哈市21日當天銷售水及相關產品總量1.6萬噸,是平時的100倍。『你家儲水了嗎』,一時間幾乎成了人們見面時的問候語。
(二)
信息不透明引起市民無端的猜測。8個小時後,21日的午夜,哈爾濱市政府第二次發布公告,說『預測近期有可能受到上游來水的污染。為確保市區內人民群眾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用水安全,決定供水管網從22日20時停止供水』。此時距第一個公告出臺不過八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23日下午,哈爾濱市政府在污染帶沒有到來之前再次恢復供水,讓市民加大儲水量。
22日,記者在網上看到,21日網上滿天飛的各種猜測的帖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們開始探討苯、硝基苯究竟是什麼、中毒癥狀什麼樣、能否進行預防等具體問題。
22日,街上一輛輛滿載著飲料、礦泉水的貨車駛過,各個兄弟城市連夜給哈市市民送來了急需的水。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調來的水、飲料,又擺滿了各大超市的貨架。市民購買的數量明顯減少,城市恢復了平靜。
第二個公告發布後,政府實行信息公開化:所有科學的、准確的、權威的信息在第一時間公布,污染團到來時間、停留時間和污染的相關問題都在第一時間告知市民。政府各個部門的緊急預案相繼出臺,水利部門、環保部門及時地將所有有關水質的變化情況公之於眾,專家們的每一項除苯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第一時間告知於民。這一切,為政府與市民同心協力、解除危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黑龍江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康渝生教授說,此次水污染事件發生後,各級政府及時公布實情,有助於與群眾一道維護社會的穩定平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吳雋副教授說,公共危機的爆發是不可避免的。及時並且如實地公布事件真相,是危機公關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公共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公共秩序的危機,而公共秩序的危機是由失去理智的公民造成的。而一系列的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坦誠的政府纔有理性公民,在災難和危機面前,民眾所需要的,首先是一個可信任的政府。我們看到,在政府公布了事情真相之後,市民心態開始趨於平和。很多市民在知道了停水真實原因後表示,其實也沒有什麼可怕的,並對政府的決策表示理解和支持。□本報首席記者金鴻雁
城市呼喚應急機制
政府公告長達四天的全市停水,這在中國城市供水史上是罕見的,松花江水污染給我國『SARS』過後初步建成的城市應急機制以全面的實戰檢驗。待事件全部處理完畢後,整個處置過程的經驗與教訓,都將給全國其他城市的應急機制建設帶來借鑒。
21日,為應對水污染帶來的全城停水,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政府緊急采取措施,啟動應急預案,統籌安排城市運行與秩序。其緊急預案包含六個方面內容:
———統籌安排城市供水供熱、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治安、信息發布等工作。黑龍江省政府拿出1000萬元預備金應對此次突發事件。
———及時發布停水公告,動員居民提前儲水。據悉,早在22日全市就已有85%的居民儲存了足夠3天用的生活用水。
———開源節流,啟動各項供水措施。21日,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連夜從沈陽和大慶、綏化、佳木斯、牡丹江等地組織瓶裝水進入市場,到23日12時已經調入飲用水1700噸。哈爾濱市又開闢了四個補充水源,新開鑿水井100多眼。與此同時,哈爾濱市實行緊急狀態下的用水限制,停止浴池供水,洗車行業全部停業,餐飲企業限制供水。
———加大市場監管力度,防止哄抬物價。從21日下午開始,省及哈爾濱市商務、物價、工商等部門加大對市場的監管力度,投入500萬元在每個區設置3個到5個供水點,平價供應桶裝水和礦泉水,平抑市場水價,同時撥款100萬元用於救助社會弱勢群體。及時查處哄抬物價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不法行為。
———密切檢測水質,及時治理污染。水質監測部門從松花江哈爾濱段上游18公裡處開始,沿岸設置了5個水質監測點,對水質進行24小時不間斷檢測。
———公安機關加大信息搜集和巡防密度,增加市區街面上的警力部署,對哄搶、造謠、煽動等行為作出及時處理。
事後,一位市政專家表示:『幸虧只是停水,如果是停電,應急機制更顯重要。』
今年八九月份,美國發生了南加州和洛杉磯市兩次大規模斷電事故。上至飛機航班,下至地鐵運輸,整個交通系統陷入全面癱瘓。成千上萬名乘客被困在漆黑的地鐵隧道裡。辦公樓內電梯停運。成千上萬的人同時用手機打電話,移動電話網絡中斷。美國啟用了高效、快速的應急機制,洛杉磯國際機場立即啟動了應急供電設備,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也采用了備用發電機。
哈市電業部門表示:電是一種即時型消費能源,不可儲存,不可重復使用和回收。如果一旦遭遇大停電,我們的城市靠臨時性的外援恐怕很難解決問題,只能靠有效的應急機制。
煤氣、天然氣也同樣需要應急機制。據介紹,哈市一旦停氣一段時間,空氣就會進入輸氣管道,必須對管線進行全面更換。哈市這麼長的供氣管線,全部更換完至少要兩三個月時間。
天津市在電、氣規劃方面的應急機制值得借鑒。目前該市重要的電力用戶都使用雙電源供電,一旦出現故障,可以立刻啟動另外一條供電線路。按照規劃,5年後該市大部分區縣都能使用雙線供氣,如果有一條管線出問題,可以通過聯網調度其他線路引氣,不影響市民用氣。
『僅僅靠關心、責任心與相互理解來應急是不夠的。在現代社會,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的幾率和規模要遠遠超過以前。我們處理突發公共事件,一定要靠一種高效、快速與科學的應急體制。』哈工大吳雋副教授說。他表示,應急措施使我們在戰勝『大停水』的事件上,表現得游刃有餘,忙而不亂。
此前,我國也有一些城市和地方發生過水污染。專家分析,從此次哈市政府應對『大停水』的過程看,自『SARS』之後各個城市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城市應對突發事件的辦法仍有需要進一步完善之處。科學的應急機制不但能使應急系統更好地發揮作用,而且能使公眾應急行為更加自覺和有序,從而產生巨大貢獻的協同效應。我國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王昂生說,目前,我國還沿用著分部門、分災種的分隔管理方式,但實際上任何大災大難都是對整個政府綜合性的考驗。美國20多年前就成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近五六年,世界許多國家,如俄、日、法、韓等國都紛紛建立處理突發事件應急機制。
王昂生提出,建立和完善公共應急機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應急機制的法制機制。盡快出臺《災害管理法》或《緊急事件管理條例》,使處理突發應急事件步入法制化軌道。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應急的政策機制。再次,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應急的保障機制。此外,還要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中的科技水平,充分利用衛星預警系統,盡量減少災害。大力普及安全減災應急知識,如果每個人都懂得自救互救、防災避險的應急知識,就可能在突發公共事件中大大減少傷亡。除了城市應急預案外,城市減災的常態准備也要非常充分。大城市光有應急預案是不夠的,政府減災更重要的是常態建設。突發性災難來了,很多城市啟動應急預案會發現常態建設沒有做好。比如哈爾濱市本來應該有城市備用水源,可現在不能很快發揮作用,這就是常態管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