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7日電 在500戶奶農被拖欠奶款的事件中,『綠樂爾』稱與奶站負責人臧春龍僅為買賣關系,而在奶農的眼中,臧春龍則是『綠樂爾』的一個收奶機構。有關人士指出,像臧春龍這樣的『二道販子』在收奶中間環節的存在,不僅讓奶農們的利益受損,同時,『二道販子』隨意哄抬奶價,對本地乳品企業也產生衝擊。
哈爾濱市松北區500戶奶農200多萬元奶款至今無著落,臧春龍作為『二道販子』賺取差價坑奶農,那麼,為什麼『綠樂爾』不自己直接建奶站呢?黑龍江佳潤農業公司(『綠樂爾』更名後公司)負責人介紹,『綠樂爾』與『蒙牛』合作期間,『綠樂爾』只為『蒙牛』代加工產品,在哪設奶站都由『蒙牛』負責選擇。並且,建奶站要涉及到房屋、水、電等問題,還要組織成百上千的奶戶到奶站送奶,這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直接找『二道販子』就省事多了。
奶販子在奶業鏈條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最不容易管理的一個環節。完達山乳業奶源部有關人士深有感觸地說,完達山公司曾經計劃對奶農進行系統培訓,可是,自從外省一些乳業企業進軍我省後,這些計劃全被打亂了。這些外省企業沒有自己的奶源,為了搶佔市場,他們便通過『二道販子』,提高收購價格實行『掠奪式』收奶,一些只看到短期利益的奶農,便『跳槽』到了他們那裡,給本地乳業帶來了很大的衝擊。『二道販子』在『掠奪』過程中,得到了外埠乳品企業給的豐厚回報。但是,如果遇到風險,那些外地乳品企業便『溜之大吉』,而『二道販子』們也賺足了錢,最終受害的還是奶農和地方乳品企業。東北農業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韋恆指出,『二道販子』處於乳品企業與奶農物流體系的中間環節,產奶淡季從中哄抬奶價,而產奶旺季壓低奶價。『二道販子』洞察奶價市場行情,一旦發現有機可乘,他們便瘋狂搶購,使本地奶源供應不斷下降,給乳品企業正常生產造成很大困難,擾亂了奶源市場秩序。韋恆建議政府部門加強監管,理順乳品企業與奶農的關系。乳品企業也應投入更多精力扶植奶農,實行訂單式收購。同時,暢通信息渠道,使奶業市場的信息及時、便捷地傳遞到奶農中。這樣纔能營造一個健康的乳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