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一個『農民工』到老板的十五年創業歷程
2006-01-25 14:29: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金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消息:高山,綏棱縣克音河鄉向榮村農民,15年前,他突破土地"圍城",從"農民工"成長為有名氣的老板,由別人帶著去打工,發展為他帶別人"闖世界"。親歷著創業,成了老板,有了房,有了車。高山感言地說:剛出來,也許你會"水土不服",但堅持住,你會得到臆想以外的收獲!這算是像他一樣突出"圍城"的人們的經驗之談。

  談起過去,高山認為:走出土地,使他有了全新的收獲。1990年,高山高中畢業後回家務農,全家5口人23畝地,辛苦一年也掙不上幾個錢,遇到天災人禍,家裡就得拉飢荒。殘酷的現實讓他認識到:與其窩在地裡,過吃不飽也餓不死的日子,還不如出去闖蕩一翻。在朋友的介紹下,高山來到了哈爾濱,建築工地就是他創業的起點,從力工、木匠工到瓦工,雖然每天都是起早貪黑,月收入也不過幾百元,除去日常消費已所剩無幾,但他也非常高興,終歸是走出了一步,見了世面。他不怕挨累,流血、流汗。"只要城裡人能接納咱,老板能信任咱,乾多點活,我也不怕。"高山"貪心"地在社會這所大學堂裡學著"知識與經驗"。

  城市裡的機會讓他有了作老板的野心。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高山則認為:不想當老板的打工仔決不是個乘職的員工。高山深切地認識到:不能只靠出體力賺錢。在打工之餘,他開始學習建築理論和管理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為昔日當老板作好了"軟件准備"。皇天不負有心人。高山的"實誠"、勤奮好學打動了建築公司領導的心,他被委以重任。1992年9月,公司領導把承包工程中的一個項目交給了他,高山也便邁開了獨自創業的第一步。高山回家召集鄉親,按期、保質地完成了這個項目。雖然沒掙多少錢,高山誠實守信的做人原則、高質量的工程要求得到了鄉親們、用工單位和領導的一致好評,也為他今後的創業開了個好頭,更堅定了他在外發展的信心:農民在外一樣可以乾大事。"彩虹總在風雨後",經過了十幾年的打拼,高山從一貧如洗的"農民工"成長為老板。2001年,他創建了奇峰實業,下轄奇峰建築公司、月牙泉洗浴中心、奇峰建材塑鋼廠三個經濟實體,注冊資金達400萬元,固定資產達700萬元,年納稅100餘萬元,擁有固定員工170多人,臨時性用工每年都達1000多人,業務范圍已遍及東北,並延伸到天津、南京和鄭州等地。承包的工程也越來越大,像哈市報業大廈、和興大廈、東方學院學生公寓、哈工大園丁公寓等都是奇峰建築公司承建的。2004年,他還簽定了一份在齊齊哈爾和嫩江的施工合同,不斷延伸著事業發展的觸角。

  自己富了,只不過是棵樹,更多人富了纔是"蔥蘢一片綠"。為了那片綠,高山願意當"領頭羊"。高山說:富要思源。我雖小有成就,卻離不開家鄉父老對我的支持與幫助,應該為他們的脫貧致富做一點貢獻。從2002年至今,已有660多綏棱的"父老鄉親"到高山的公司打工,力工月收入700元,技工月收入1500元。克音河鄉向榮村七組農民孫殿臣在高山的培養下,已成為了月牙泉洗浴中心"白領"。

  15年彈指一揮間,但對於一個人來說能有幾個15年,通過15年的打拼,高山收獲了成功與事業上的輝煌。站在"十一五"規劃的起跑線上,高山仍然富而思進。正如高山所言:十五年來,有很多人像他一樣經歷著創業,希望他們的成長歷程能給更多人以鼓勵,讓更多的人走出"圍城",再塑輝煌。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