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發展目標:適宜人居適宜創業適宜人的全面發展
2006-01-19 09:00:0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石宣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9日電 發展目標是人們遵循一定發展規律對未來發展進行的科學構想和理性設定,具有導向性、引領性和指向性功能。一個城市的發展目標,決定著這個城市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定位。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哈爾濱市委關於制定哈爾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確定了努力『使哈爾濱成為適宜創業、適宜人居、適宜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文明城市』的發展目標。這一發展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緊扣時代脈搏、立足哈爾濱市實際,凸顯人文精神、契合群眾意願,集中體現了一心為民的執政理念。

  適宜人居:

  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基礎

  『城市因人聚而緣起,因聚人而興旺』。適宜人居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據、發展的必然要求。杜宇新同志在講話中提出:『要順應城市定位特色化、城市環境園林化、城市管理人性化、城市經營法制化的發展趨勢和特征,努力營造並不斷完善良好的人居環境。』這是對哈爾濱市未來城市發展前景的展望和描繪,也是對城市建設發展規律和趨勢的深刻分析和准確把握。

  立足『易居』,營造功能齊全的生活環境。易居是現代城市的基本功能,為居民提供生活舒適的居住環境,是城市人性化的重要標志。易居使居民充分享受城市的空間資源、人文資源和公共資源,是實用主義和唯美主義的融合,是人本主義對物本主義的取代,是現實主義向古典主義的挑戰。近年來,它已成為席卷全球的『新住宅運動』的主旨、風靡世界的『綠色文明家園』活動的基調。順應時代的發展,《建議》提出必須使哈爾濱『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更趨優化,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環境更加優美宜人』。城市經濟學認為,易居是指人們在城市不僅住得下,而且住得久;不僅『居者有其屋』,而且『居者優其屋』;不僅使居住進入生活領域,而且使居住融入精神世界。近年來,由於哈爾濱市大力實施『安居工程』,昔日低矮狹窄的危房和棚戶區被一棟棟拔地而起、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所取代,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明顯改觀,2004年人均住宅使用面積為15.94平方米,比2000年增長21.5%,在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城市居民的居住面積大幅度上昇,但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標准尚有不小的差距。我們應按照《建議》的要求,『推進主城區的功能化開發和現代化建設』,『實施老城區更新改造,完成危房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全面改善城市景觀和人居環境』,力爭達到『一歲一道景,一步一重天』。人是城市的創始者和主宰者。人選擇居住環境的過程,也是人自身完善發展的過程。為了使個性得以張揚、情趣得以滿足,現代城市人不僅追求私人住所的寬敞明亮,更注重城市景觀的賞心悅目。城市景觀包括建築、廣場、公園、公共綠地、雕塑和其他公共設施等有形物體,既是市民觀瞻、欣賞和利用的對象,也是居住環境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城市作為人的集聚地,其功能是多元而豐富的,涵蓋衣、食、住、行、用等百姓生活的各個環節,涉及學習、生產、消費、醫療、保健、休閑、娛樂等社會需要的各個方面。這就是說,城市的功能環境是易居的依托和載體,是一個城市具有現代氣息的重要標志。我國城市功能環境的各個環節普遍薄弱,據《中國城市宜居指數2005年度報告》顯示,2005年宜居指數為65.7%,與國際易居標准相去甚遠。哈爾濱城市功能環境也尚未完全適應形勢發展需要。我們應按照《建議》的要求,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優先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優化城市的功能環境,做到業有所就、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娛有所樂、閑有所去。『鳥擇木而棲,人擇地而居』。一個路、水、電、氣、熱等『硬件』設施齊備的城市,一個信息暢達、交通便捷的城市,一個以『數字化』工程為標志的城市,纔是現代城市居民的理想家園。根據《建議》提出的『方便生活、有利生產、改善環境、促進發展的要求』,我們要加強城市交通、供排水、供熱、供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載體功能,進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

  著眼安居,創建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安居纔能樂業。安寧圓緣、安泰和諧是安居的基本要義;舒適愜意、安康祥和是安居的重要表征。《建議》提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市民福祉的高度關切。平安是福,平安是金,平安是安居的基本要求。城市作為人口稠密、財富集中的區域,是各種犯罪、各種事故的多發地。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是對城市的守護,對城市居民的忠誠。試想,如果一座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那麼這座城市即使像花園一樣美麗多姿,當地市民也很難閑庭信步,外地游客也不會流連忘返。窮則思富、富則思安是人類最本能、最朴素的生存邏輯。哈爾濱市是老工業基地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大城市、大農村的二元結構導致了體制轉軌過程中下崗職工和外來流動人員較多,社會穩定的壓力較大。因此,杜宇新同志在講話中強調,要『深入開展平安創建工作,全力維護社會安全和穩定』。我們應按照石忠信同志講話所提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的要求,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給老百姓一個更加自由舒適的空間,給旅游者一個無懮無虞的環境,使哈爾濱成為社會治安最好的城市。安居是維護公平正義,實現均衡平等的基礎,其重點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維護困難群體的切身利益。《建議》提出『建立和完善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合理確定社會保障標准和方式』,是實現安居的首要條件。我們應遵循《建議》的安排部署,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年輕人心無旁騖地學習工作,使年長者無所顧慮地安享晚年。安居是一種穩定的秩序,安居是一種協調的狀態,安居的關鍵是實現公共安全。當今世界,自然災害頻發,突發事故激增,曾經發生的『非典』、海嘯、颶風和禽流感,以及前不久哈爾濱市發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使人們對公共安全異常警覺和高度關注。但目前哈爾濱市公共安全體系還不健全,應對安全事件和化解社會風險的能力尚顯脆弱。我們必須根據《建議》的要求,增強懮患意識,提高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和風險的能力,使人們在自然災害面前不再無奈和無助,使生命不再輕易受到重大事故的吞噬和侵害。

  著力康居,建設生態良好的自然環境。康居是文化環境、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統一體,是適宜人居的最高境界。康居體現了歷史和現實的結合、自然和人文的統一、物質和精神的交融,是城市居民滿足精神文化需求、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手段。康居首先要求城市有良好的形象、高雅的品位和迷人的特色,為人們心靈的棲息營建安逸的寓所。《建議》提出要『不斷提昇城市文化品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充分體現北方名城的獨特魅力』。城市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城市的血脈,良好的文化環境是康居的前提和基礎。市民身心的健康培育、品格的陶冶孕育,與良好的文化環境密切相關。哈爾濱市是一個文化底蘊厚重、文化資源豐富的城市,以『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和『冰雪節』兩大國際品牌為主要標志的高雅文化,呈現出好戲連臺、佳作不斷的良好局面,滿足了人們高品位、高層次的需求,激發了人們的審美情趣;以社區文化、企業文化、廣場文化、校園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文化,以其『出門即舞臺,處處聞歌聲』的濃郁氛圍,不斷滿足著不同人群不同方面的精神需求,滋潤著市民的心靈和情趣。康居要求城市有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人文精神和激清抑濁、揚善貶惡的人文環境,為人們建造追求向往的精神家園。文化是城市的根。黑格爾說:『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的文化是由思想家的意識與居民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積演而成』。我們這座城市的精神家園,以扶危濟困、樂善好施、同舟共濟、相互關愛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基石;以『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規范為核心;以『開放包容、時尚活力、誠信敬業、和諧奮進』的城市精神為支橕。我們要按照《建議》的要求,積極探索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途徑、新辦法,大力弘揚哈爾濱精神,創造家庭關系和美、鄰裡關系和睦、同事關系和順、社會關系和諧的良好氛圍,使『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游之者忘倦』。人是自然的產物,人的生存依憑於自然。21世紀,人類將由追求設施完備的功能城市轉向追求清新幽雅的生態城市,這是自然的法則,也是發展的邏輯,存在主義大師海德格爾的著名論斷———『人,詩意地棲居』,就是從這個意義上提出的。生態學理論表明,城市作為人賴以生存發展的空間,既是一個受人為活動強烈影響的生態實體,也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其形成與發展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現代化程度越高,生態環境質量也越高;生態環境質量越好,康居質量也越好。人類對生態環境的頂禮膜拜,決定了建立綠色文明、追求生態效益是城市康居的主旋律,是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尺度。因此,杜宇新同志在講話中提出『加大園林型生態城市建設力度,全面提昇環境質量和載體功能』,為綠化和美化城市環境、建設生態型城市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根據《建議》關於『繼續大力推進城鄉綠化,建設國家級園林城市』的要求,樹立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道法天然的生態觀、巧奪天工的經濟觀和民生優先的人本觀,加強環境保護和對污染的綜合治理,切實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建設。

  適宜創業:

  城市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縱觀當今時代中外城市發展的軌跡,適宜創業是城市競爭力迅速提昇的關鍵所在。順應國內外現代城市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建議》把『適宜創業』確立為『十一五』時期哈爾濱城市發展的一個新目標。適宜創業的城市要『切實為本地企業和外來投資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哈爾濱市要在全國新一輪競相發展的浪潮中加快步伐,迎頭趕上,最根本的是要營造更加優良的經濟發展環境,為創業搭建廣闊的舞臺,為發展築就堅實的基礎。

  市場環境是吸引創業的重要條件。市場是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有效配置資源的最佳場所,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和創造活力。企業和人纔既是市場的主體、創業的主體,也是資本利益的主體。資本逐利性與增殖性的鮮明特征,使其對市場環境的選擇非常苛刻。市場環境不好,投資者就不敢大膽進入,即使勉強進入,也會迅速撤出。好的市場環境應該是市場規則化、競爭秩序化、權益保障法律化,確保交易的效率與公正。《建議》著眼把哈爾濱建設成為一個『適宜創業』的城市,對健全市場規則、規范市場秩序、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等提出了明確要求。構建體系完整、機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環境,是促成創業的必要前提。規范有序的市場秩序是市場環境優良與否的關鍵所在。國內外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市場經濟秩序混亂是影響投資發展的巨大障礙。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秩序混亂,投資者和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誰敢來投資,誰敢來消費,誰又敢來做生意?杜宇新同志在講話中提出,『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依法打擊走私販私、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偷逃騙稅和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針對市場准入條件不均等這一影響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的突出問題,《建議》不僅提出『鼓勵外商投向重點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還『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投資主體進入國家法律、法規未禁入的一切行業和領域』。這些讓不同市場主體站在同一競爭起跑線上的政策,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對不同經濟類型的投資主體一視同仁的鮮明態度、消除行政壁壘的堅定決心。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是市場環境優良與否的癥結所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是公平的競爭。投資者進入市場,必須按市場規則行事。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在《平等與效率》中指出:『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人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客觀上不存在對某些人的歧視。』實現公平競爭,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市場規則。『人無信不立,市無信不強』。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建設現代市場的必要條件,也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多次強調『以誠招商,以信招商』。杜宇新同志在講話中提出,要『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加快建立以道德為支橕、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體系』。這就明確提出了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我們要按照《建議》關於『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的要求,進一步加快社會信用制度建設,強化政府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推動、規范、服務和監督作用,積聚四海資本,迎接八方來客。

  

  服務環境是支橕創業的重要平臺。適宜創業在本質上要求政府創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一個城市要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成本『窪地』和收益『高地』,最重要的是政府切實轉變職能,以真誠的姿態和公正的作為,創造一個讓老百姓滿意、投資者高興、納稅人稱心的發展環境。《建議》抓住推動創業的根本,把『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作為改善環境、支橕創業的一項重要舉措,提出『以建設服務、責任、法治政府為目標,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強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完善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保障公共安全的職責』,進一步指明了體制改革的方向。我們要按照《建議》的要求,努力建設責任型政府、服務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准確定位,履行責任,是政府的第一要務。杜宇新同志在講話中要求,『建立並實行行政問責制度,形成科學的層次清晰的責任體系,切實解決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推動責任型政府建設』。同時,『加快推進政企、政資、政事及政社分開,消除政府對企業微觀活動的直接乾預』。在國際國內競爭十分激烈、政策優惠空間不大的情況下,哪裡的服務優,哪裡的項目就多;哪裡的效率高,哪裡的發展就快。《建議》提出要將政府完善的服務寓於本地企業和外來投資者創業的全過程,不僅要『發展完善創業風險投資機制,形成政府投入為引導的全社會多元化創新投入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大力發展技術諮詢、技術轉讓等中介服務,完善創新服務體系』,『完善社會服務體系』和『就業服務體系』。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建設服務型政府。我們應按照《建議》的要求,進一步強化『管理就是服務』意識,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推進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建設,完善「一站式」服務,切實提高辦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把改善服務環境體現到引來創業、推進創業的各個環節,延伸到廣大乾部群眾的生產、生活各個領域,為創業橕起一片蔚藍的晴空。抓住重點,規范執法,是政府的立命之本。當今社會,行政執法是否規范,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創業環境優劣、投資者願不願來安家立業的重要參數。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必然影響或挫傷投資者的創業熱情和創業信心。石忠信同志在講話中強調,『推進政務公開,提高行政執法水平』,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職能部門要把規范執法作為行為准則,切實履行法定職能,著力解決職責交叉、多頭執法、重復處罰等問題,使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在哈爾濱這塊沃土上紮根、發芽,開花、結果。

  政策環境是激勵創業的重要保障。『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政策環境是政府引導、規范經濟活動的總和。按照產業集群理論,產業的聚焦與擴散基本上是一種市場行為,主要依靠『看不見的手』促進企業間的區域分工,達到產業交換與分工的目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無所作為,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吸引投資的優惠政策、建設公共技術平臺、完善市場機制等措施,創造一系列有利於企業合作的政策環境和體制環境,吸引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資本。『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實踐證明,堅持政策引導,就能讓外來資本、民間資金和各類企業施其所長、大膽投資、謀求發展。《建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政策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要以建立穩定的政策體系為前提。事實證明,加快創業步伐,推進經濟發展,政策的系統性、穩定性至關重要。《建議》不僅提出『落實非公有制經濟在產權、投融資等方面的政策』,而且提出『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完善創業就業工作責任體系、政策支持體系和就業服務體系』,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支持創業的真心、熱心和誠心。我們應本著『你發財、我發展,你投資、我鋪路,你納稅、我服務』的雙贏原則,大膽借鑒外地成功經驗,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降低企業和投資者的社會交易成本,增強政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要以健全的體制機制為保障。能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所有創業資本衡量、判斷創業環境的重要標准。杜宇新同志在講話中強調,要通過推進依法治市進程,加快立法工作,清理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地方法規體系,提高立法質量,加強執法監督』,使政府依據法律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使投資者創業安心,興業順心。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要以形成崇尚創業的人文環境為條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吸引鼓勵人們創業,必須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創造、尊重創業、尊重納稅人』的人文環境,使企業引得進、留得住、長得壯。政治上認同,是尊重創業的前提;社會上支持,是尊重創業的基礎。對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創業者,要倍加關懷呵護;對初來創業的外地投資者,要加倍關心照顧。主動幫助創業者排懮解難,支持他們致富,宣傳他們的業績,推廣他們的經驗,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崇尚合法致富、追求創業成功、寬容理解失敗的氛圍。總之,通過營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服務環境,公開透明、寬松穩定的政策環境,安全穩定、依法行政的法治環境,誠實守諾、信譽為本的信用環境,尊商親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環境,必定會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使哈爾濱對創業者釋放出無窮的魅力。

  適宜人的全面發展:

  城市現代文明的價值追求

  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文明演進嬗變的歷史說到底是人自身完善發展的歷史。《建議》堅持以人為本,把『適宜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目標之一,進一步突出了人的社會主體地位,提昇了人的文明動力作用,凸顯了人的歷史本質功能,為城市發展指明了人文化、人本化和人性化的方向。

  人的全面發展彰顯了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目的是指人們要達到的境地和取得的結果,是理想到現實的演化狀態。城市發展是經濟增長和物質財富的積累過程,更是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得到實現的過程。《建議》把以人為本的理念深蘊全文,貫穿全篇,明確提出要『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指明了城市的未來走向。人的全面發展既是馬克思主義的邏輯起點,又是其最終歸宿。目的是人生存發展的動力和依據,在馬克思看來,『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人的全部歷史就是不斷走向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歷史,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人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命題,也是當代經濟學家關注與探討的重大問題。社會發展究竟是以人為本還是以物為本,發展是否意味著增長?對此,人們展開了此消彼長的爭論與交鋒。從以劉易斯為代表的早期發展經濟學家把發展等同於經濟增長,到法國著名學者弗朗索瓦·佩魯把發展的核心視為人的發展,再到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對可持續發展觀的肯定,發展觀實現了從物到人的根本性轉變。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經濟學家關注的重大課題,也是社會學家聚焦的重要領域。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論』認為,人們在物質欲求層面得到滿足的基礎上,就會轉向對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後躍昇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即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認知。《建議》確立的『十一五』時期城市發展目標,體現著科學發展的理念和對人的發展需求的人文關懷,適應了哈爾濱市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理想境界,是一個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進程,也是城市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不懈追求。

  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城市振興的根本動力。動力是事物運轉的生成機制,是事物保持優勢狀態的助推因素。生產力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而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張力與潛質的核心要素,人的全面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的作用,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人不僅是生產力諸要素中唯一的能動要素,更是知識經濟時代支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和第一競爭力。當今世界,知識經濟方興未艾,經濟發展正由開發自然資源為主轉為開發人類自身的創造潛能為主,人的知識、智力和創新能力成為主要的生產要素和整個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人在發展中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凸顯。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智力資源為支橕的新興產業,對城市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以文化產業為例,紐約的影視產業推動地方財政稅收增長了71.33%,倫敦的文化產業年產值約近290億英鎊,創造的財富已接近金融服務產業。從國內來看,北京、深圳、長沙、武漢等城市的文化產業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生長點。今天,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已經成為哈爾濱市能否增強綜合實力、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建議》提出『實施人纔強市戰略,樹立人纔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大力培養、積極引進、合理使用各類人纔,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纔保證和智力支持』。為提昇人的素質、開發人的潛能,《建議》提出『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知識和人纔的需要』,『優先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最大限度地釋放人的創造力,全面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求『建立和完善人纔評價機制、績效考核機制、選拔任用機制、分配激勵機制和人纔保障機制,為各類人纔發揮作用營造良好環境』,為哈爾濱市又快又好發展注入無限活力和蓬勃生機。

  人的全面發展體現了城市興旺發達的本質要求。世間萬物人為靈,天地之間人為本。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及其現實滿足程度是城市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建議》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發展取向』,是對人類古老夢想的歷史傳承,也是對當今時代發展價值取向的直接回應,進一步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的永恆主題,從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格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到文藝復興時期『人的發現』、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人性的張揚』和空想社會主義者對人的發展的界定,均反映了對人自由全面發展的憧憬。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人類孜孜以求的最高理想,也是城市文明發展的重要尺度。城市文明的起源與發展,是人自為自覺地創造價值的活動,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結果。人的創造性本質和超越精神,賦予了人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屬性。隨著文明的發展與演進,人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日漸顯現,成為張揚文明的時代主流。《建議》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發展取向,詮釋了市委、市政府一切以人為根、以民為重的執政理念。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評判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城市發展的價值取向。發展是綜合性、整體性的范疇,城市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經濟的增長,還包括政治的開明、文化的繁榮和社會的和諧。人的全面發展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是城市建設發展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杜宇新同志在講話中明確提出,要『從注重物質財富增長轉向更加重視人的全面的發展』,『堅持城市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讓人民受益的意識』,體現了以民為先的執政理念和科學發展觀的終極價值取向。我們必須根據《建議》的要求,始終不渝地堅持民生優先,把哈爾濱市建設成為先進生產力的發展中心、先進文化的傳播中心、開明政治的輻射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有力的政治保證、強大的精神支持和良好的社會條件。

  『三個適宜』的城市發展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把握發展是第一要務的主題,注重和諧社會的取向,四者交相輝映、互為一體,為我們繪就了壯美的發展藍圖。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市人民上下同心,團結奮斗,歷經千年春秋、百年寒暑的哈爾濱,必將成為適宜創業、適宜人居、適宜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文明城市。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