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解讀省政府工作報告熱詞之三——哈大齊工業走廊
2006-02-07 21:35:48 來源:東北網  作者:雷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7日電(記者 雷蕾) 省長張左己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構建哈大齊工業走廊』作為一個重點提了出來,這一名詞也成為黑龍江省九屆四次會議上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名詞解釋--哈大齊工業走廊

  哈大齊工業走廊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濱洲鐵路沿線,是以哈爾濱為龍頭,以大慶和齊齊哈爾為區域骨乾,包括肇東、安達等市縣在內的經濟區域。區域內人口803萬人,面積2.118萬平方公裡,分別佔全省的21%和4.7%;地區生產總值2600億元,佔全省的4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萬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2.3倍,是黑龍江省經濟實力最強、工業化水平最高、經濟輻射力最大、科技人纔優勢最明顯、可供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

  2006年黑龍江省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展望(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加快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按照新體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態化的要求,加快哈大齊工業走廊15個啟動區基礎設施和190個項目建設,力爭新增增加值150億元,使其成為我省振興老工業基地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先行區。繼續完善規劃,創新區域協調、資源共享和政府服務機制,加大招商力度,引入戰略投資者;鼓勵並優先扶持區域內的各類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建立發展基金等多種形式,吸納社會資本,加快建設步伐。抓緊建設哈大齊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發揮其集聚效應和輻射作用。隨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黑龍江省新上建設項目增多,建設用地不足的矛盾突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黑龍江省提出利用鹽鹼地和廢棄地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的戰略構想,計劃通過開發哈爾濱、大慶和齊齊哈爾沿線的大片鹽鹼地和廢棄地,建設工業走廊,既增加建設用地的規模,保證項目建設需要,又減少對耕地和農業用地的佔用,保證農業生產需要,實現加快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雙贏"。

  政協委員為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言

  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需要全省上下密切合作

  省政協委員、大慶市副市長崔強建議省委、省政府成立專門的高層協調機構,全力協調省直有關部門和各地市,加快推進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對整個工業走廊產業布局統籌規劃,依據各地的比較優勢,明確各城市的發展定位和產業方向,按照差異化、特色化的原則,整合生產要素,實現產業集聚。

  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政府主導型、企業運作型、委托開發型、集約開發型、政企合一型等不同的啟動模式。

  崔強還建議省委、省政府擴大哈大齊工業走廊土地審批、項目審批等權限,盡量把更多的省級管理權下放到項目區所在地市;在資金扶持上,建議省本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用於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財稅扶持上,減免企業應繳的省級以下行政規費。

  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莫忘保護生態

  已經啟動並開始建設的哈大齊工業走廊是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肇東、安達幾個城市經濟騰飛的大好機遇。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委員們建議,一定要考慮到環境的承載能力。

  民進黑龍江省委的提案說,目前,哈大齊工業走廊15個園區項目共開工建設項目211個,累計完成投資84.5億元,已啟動面積94.2平方公裡,15個園區項目的建設正在有條不紊進行著。可以說,工業走廊的建設保證了我省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日趨顯現。然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是否考慮到環境的承載能力以及生態系統的平衡?若乾年之後,我們的子孫是否還擁有和我們今天一樣的陽光、藍天和草地?

  據委員們調查,由於北方氣候、土質等自然條件以及長期人工影響的結果,使工業走廊內以河灘地、廢棄地、荒草地和鹽鹼地為主,生態脆弱,稍遭破壞難以恢復生態平衡;地表土破壞嚴重,造成地表土肥力降低,園林綠化基礎比較薄弱;綠地分配不均勻,樹種單一,缺少群落式景觀生態林,缺少城市公園及大、中型公共綠地,造成生態網絡中的中轉點以及生態廊道的缺失,難以維系生態鏈條的完整;區域內分布的河流及人工渠未能充分利用,影響了其作為生態系統組成部分的功能的發揮。

  委員們建議,在招商時必須進行選擇性招商,嚴格控制有嚴重污染的三類工業入駐。企業入駐前,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只有通過環評,企業纔能正式入區生產。在生產中,盡量減少傳統能源的使用,在規劃設計中,要充分利用綠地營造景觀和生態環境。同時,要合理利用水資源,開展濕地與河湖水系的綜合整治和排水系統的綜合整治。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實現生態系統動態的平衡,保證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中應注重玉米加工產業鏈條的開發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已從口糧地位降為工業用糧和飼料用糧。我省作為我國玉米第三大主產區,是距離主銷區最遠的一個省份,運至南方主銷區的運費高於山東、吉林主產區,處於市場劣勢,所以應就地發展玉米工業。哈大齊工業走廊及周邊地區每年產玉米500萬噸,佔全省的l/2,是玉米優勢產區,該地區又是石化區域及畜牧業發展規模較大區域,具備國內其他省份無法比擬的玉米加工產業鏈條式集群發展的得天獨厚優勢。鄭秋?委員對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鄭秋?委員建議應集中發展下述三條產業鏈:一是在大慶、齊齊哈爾兩地分別建設一座年產30萬噸燃料酒精工廠,發展玉米淀粉—燃料酒精—飼料產業鏈;二是在大慶地區建設一個年產4萬噸L-乳酸生產工廠,發展玉米淀粉—L—乳酸—飼料產業鏈;三是在齊齊哈爾市附近建一座年產10萬噸賴氨酸廠,發展玉米—淀粉—賴氨酸—飼料產業鏈。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