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9日電 昨天,政協委員們繼續對省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分組討論。在許多小組討論現場,醫療問題成了委員們辯論的熱點。來自醫療行業的委員普遍認為,造成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局面,板子不該都打在醫院和醫生身上;而非醫療行業的委員們則認為,必須對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進行整治,因為醫療問題已經嚴重激化社會矛盾,影響和諧社會建設。一場關於醫療熱點問題截然相反的觀點交鋒就此展開。
◆熱點一
醫療收費貴不貴?
正方:老百姓看不起病
政協委員陳鳳躍(《中華兒女》雜志社東北分社社長):許多患者反映,現在去醫院不是大夫看病,而是設備看病,即使是一般感冒,大夫也動員患者做多種儀器檢查。這一番檢查下來,少說也得上百元,百姓看病還能不貴?
九三學社部分委員:在一個三級甲等醫院做一個單純性闌尾炎手術,全部費用需要4000多元。這些錢對於貧困家庭和一些農村家庭,可能是一年的收入。
反方:醫療水平高收費就高
政協委員鍾震宇(省政協副秘書長、省農工黨副主席):現在百姓天天喊著醫療費用高,藥價高,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價格纔算低?是不是花幾塊錢看個病纔算便宜?如果這樣的話,醫院和醫生都不要生存了。醫生的收費是與醫院的醫療水平成正比的,醫院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必然要支出高昂的費用,在政府投入不到位的情況下,這筆資金只能分攤到患者身上。
政協委員李為民(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重復檢查是一個普遍現象,這不是醫院決定的,而是法規決定的。我國法律規定,醫療官司中舉證方式要采取舉證倒置的形式。有不少醫療官司都是因為醫生少做了某項檢查而不得不賠償患者。醫生害怕出事故,所以不得不讓患者去做檢查。
我國所有的公立醫院的藥品價格都是國家定的,醫院沒有權利制定價格。既然有醫生能收到回扣,還有那麼多醫藥代表能從中獲取高額利潤,就說明藥品價格制定的不合理,裡面的利潤空間太大,否則怎麼會有一些人鑽空子呢?醫生收取『回扣』是不應該的,要堅決取締,但有關政策也應該改一改。
◆熱點二
醫生為何收『紅包』?
正方:堅決杜絕醫生收『紅包』
政協委員鄒興淮(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教授):現在醫生收『紅包』已經成了公開的事情。有的醫生說,『紅包』是患者主動給的,是作為出診費、車馬費的一種補償。這個觀點我不能認同,醫務人員不能以此為由開闢非法的收入渠道,醫生收紅包應該堅決取締。
反方:醫生待遇好了自然就不收『紅包』了
政協委員李洪波(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一科主任):醫院確實有個別醫生收『紅包』,收『回扣』,開『大處方』,但這不是主流。在醫院裡,大多數醫生都是正直的,都在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如果政府的投入多了,醫生的待遇好了,哪個醫生也不願意收『紅包』、收『回扣』,挨人罵?
◆熱點三
醫院營利該不該?
正方:公立醫院不該贏利
政協委員陳鳳躍:公立醫院不應該追求經濟效益。『公立』一詞就決定了醫院應以公益性為主。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公立醫院都是免費為病人看病的,而我們的公立醫院卻不擇手段地追求經濟效益。虛高的藥價、高達數百元直至上千元的大處方、醫生收入與處方掛鉤、醫院默許的各種回扣、獎勵,哪個不是最終由患者『埋單』的?
反方:不掙錢醫生就不能生存
政協委員李為民:公立醫院以公益性為主的前提是政府確保足夠的投入,確保醫院的正常開支和各項支出。但目前的情況是,我國政府在醫藥行業的投入資金在全世界排名倒數第四位。以哈醫大一院為例,政府每年的投入只夠支付醫護人員半個月的工資。醫院的水、電費、設備更新費等各項支出怎麼辦?醫院還要搞科研,要不斷研究新的醫療技術,否則怎麼滿足患者的需求?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政府不投入,醫院只能自謀生路;沒有錢,醫院就無法生存。
◆熱點四
醫患關系為何緊張?
正方:老百姓說醫生是『白狼』
部分民盟委員:現在社會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社會有三條狼:白狼、黑狼和灰狼。其中『白狼』就是指醫生。可見百姓對醫生的評價達到了怎樣的程度。患者在醫院既承受著肉體的痛苦,又承受著精神的痛苦。做個手術,疼;不給醫生『紅包』,更疼;給了『紅包』之後心疼。
反方:做醫生很難
政協委員楊寶峰(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其實做醫生很難,也很辛苦。外行人只從一些片面的事情中看到了醫生的風光,但沒有看到醫生的辛苦。患者的不信任嚴重挫傷了醫生的積極性,醫生一邊給患者看著病,一邊還要提防著患者:千萬別出什麼差錯,讓患者抓住把柄。這種心情下,醫生怎麼能安心給患者看好病呢?醫患關系的不和諧也一程度上也影響了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
政協委員王寬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科主任):其實所有的事情歸根結底就是政府投入不夠。醫生的收入其實很低,與付出根本不成正比。表面看來,醫生做個手術什麼的似乎很容易,但誰又能了解醫生為了一個手術要承擔多少風險、多大壓力呢?巨大的精神落差得不到補償,醫生心理也不平衡,因此難免會出現一些收『紅包』、回扣的現象。百姓對此不理解就會加深對醫生的誤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政府應把握輿論導向,加大對醫藥行業的投入,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
政協委員王桂照(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名譽院長):現在的百姓都怎麼了?『非典』時期尊稱醫生為『白衣天使』,『非典』過後醫生就成了『白狼』?其實醫生沒有變,好醫生還是好醫生,百姓不能以點代面。醫療系統內確實是出現了許多不盡如人意的事情,但這些不代表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