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人大代表開出四副『處方』破解農民看病難
2006-02-09 22:41:34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杜筱 杜麗華 齊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8日電(記者 杜筱 杜麗華 齊昊) 『看病難、看病貴』如今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難點話題,相對於城市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就更加突出。在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代表們就紛紛圍繞這個話題出謀劃策,就如何破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開『處方』。

  處方一:合理配置農村醫療資源

  省人大代表賈樹爾向記者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我國醫療資源僅有20%分配在農村,農村就醫環境差以無法適應農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黑龍江省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嚴重不足,醫療設施陳舊。全省900餘個鄉鎮衛生院的醫療設備大部分已經到報廢年限,能達標的只有30%左右,多數處於維持局面。鄉村衛生站(所)仍然以聽診器、血壓計和溫度計這三大件為主,農民處在缺醫少藥的狀況。

  賈樹爾代表建議,黑龍江衛生投資經費要向農村傾斜,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特別是優良資源要向農村醫療機構傾斜,加強農村鄉鎮醫院、縣級醫院基礎醫療設施建設,逐漸改變上述兩級醫院財力難支橕、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醫務人員收入低下的狀況。政府部門要用相關優惠政策鼓勵藥廠將藥品直接銷售到縣、鄉兩級醫療機構,減少中間環節,使患者買到廉價藥。

  處方二:提高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素質

  『農村醫療衛生經費十分困難,衛生設備條件差,醫務人員的政策不落實,連基本工資都不能保證,大量醫療技術骨乾外流,大學畢業生又不肯到農村去,整體上影響了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素質的提高。全省農村衛生人員大專以上學歷僅佔12%,鄉鎮醫院的醫生大都缺乏專業培訓,由於醫療技術水平差,處置不了急癥病人而失去群眾信任。』省人大代表王國學懮心重重地說。

  王國學代表建議,應制定農村醫療業務人員培訓規劃,采取學歷教育、崗位自學、短期培訓等辦法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專業人纔,重點加強業務骨乾的培養。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分期分批到鄉村衛生機構巡回指導、集中培訓或短期工作,進行傳幫帶。鄉村衛生機構定期選派專業人員到醫學院校進修學習,從整體上不斷提高農村醫務人員的業務素質。

  處方三: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個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黑龍江省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兩年多時間,運行平穩順利,目前全省已有14個縣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但有些農民由於受傳統觀念、支付能力和認識水平的影響,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心存疑慮,擔心政府資金不能落實到位,擔心合作醫療基金被挪用,擔心醫療費用昇高、服務不好、得不到實惠等等,參合積極性不高。

  省人大代表潘榮萍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大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力度,管理好合作醫療資金,擴大覆蓋面。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典型,推廣經驗,號召廣大農民積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重點解決大多數農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問題,使農民看得起病。同時,把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民健康水平,作為各級領導乾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處方四:把農村醫療衛生納入法制軌道

  農村缺醫少藥,為偽劣假冒藥品提供了可乘之機,也為農村醫療衛生市場整頓加大了難度。省人大代表高曉瑩、孫琪代表建議,黑龍江省要加快農村醫療衛生保障方面立法,把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納入法制軌道,用法律保障農村醫療衛生資源的科學整合,推進建立農村醫療衛生保障體系,逐步改變農民看不起病的現狀。

  農民兄弟的難處讓代表們揪心。代表們一致認為,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事關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關部門要為農村營造良好的醫療衛生環境,千方百計為農民減負,讓我們的農民兄弟不再為看病而發愁。

責任編輯: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