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發揮能人帶頭作用 萬慶村綠色水稻種出了名堂
2006-02-17 11:30:08 來源:東北網—佳木斯日報  作者:潘沐撫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7日電 佳木斯郊區(永紅)蓮江口鎮萬慶村有兩個能人,一個叫程立國,一個叫孫佔林。就因為村裡有了這兩個能人,萬慶村的水稻種出了名堂。

  3年前,萬慶村的6000畝水田種植,因為各自為戰,想咋種就咋種,收獲的稻谷參差不齊,品質不高,賣不上好價錢。結果,愁壞了村民。

  3年後,萬慶村的6000畝水田,有4000畝被改造成了無公害綠色水田。154戶農民在協會的統一指導、管理、經營下,生產出來的純綠色水稻,因為有了訂單保底,平均每公斤水稻比一般水稻的市場價高出3毛錢。農民不再為賣水稻而發愁。

  發生這一變化,緣於萬慶村的兩個能人——萬慶村寒地水稻生產協會會長程立國,協會科技能人孫佔林。

  2003年3月1日,在全村的水稻單產不高、總產不穩、科技含量不高、品質不好、賣不上好價錢的情況下,131戶村民入會,成立了萬慶村寒地水稻生產協會。程立國是個有頭腦、肯鑽研、會經營的現代農民,會員們推舉他當了會長。孫佔林在村裡是個有名的科技能人,協會裡技術上的事,就交給了他。兩個能人走馬上任後,瞄准了優質、綠色、高產高效,組織生產有機水稻。實行統一選購良種、統一組織生產、統一測土施肥、統一市場銷售的『四統一』生產。由協會統一技術操作規程,在會員中推廣使用了大中棚育苗新技術,統一實行了工廠化育苗。協會還購買了測土施肥儀器、電腦,上了寬帶,建起自己的信息平臺。會長程立國在自家的地裡搞綠色水稻種植實驗,不噴農藥、不上化肥,搞水稻酵素試驗,人工除草,取得成功後,老程就把實驗數據寫成操作規程,再向會員推廣。科技能人孫佔林代表協會,請農墾科學院的專家當顧問,幫助篩選優質品種。

  經過3年的調整,萬慶村的綠色水稻生產面積發展到了4000畝,全部實現標准化生產。2005年,萬慶村生產的綠色水稻全部簽了訂單,打入了河北荊州市場。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