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2日電(記者 印蕾) 政協哈爾濱市十屆四次會議22日舉行部分委員與市長協商對話會。會上,政協委員與政府官員圍繞哈爾濱市科技教育發展問題進行了協商對話。
委員建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廣大市民科學素養
市政協委員王繼偉在對話中針對哈爾濱市科技創新提出建議。王繼偉委員認為目前哈爾濱市在創新型社會的構建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缺乏自主創新意識,創新體制、機制不夠健全,缺少良好的有利於自主創新的環境。科研領域存在資金投入不足,資金使用效率低,資金投向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缺乏吸引和留住創新型人纔的有效的機制和相應政策的落實。技術研發與企業及市場需求的脫節,導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科技與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不強。多數科研是以單項技術的研發為主,缺乏明確的市場導向和其他相關技術的有效銜接,很難形成競爭力。
為此,王繼偉委員提出如下建議: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盡快建立有利於創新型社會構建的體制和機制,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環境,形成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構建一個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區域創新體系。堅持『以人為本』的人纔策略,建立一套包括引進、培訓、使用、激勵等方面的政策機制。加強對原始創新的支持力度,選擇若乾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工程,集中力量,組織公關,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帶動產業昇級和結構調整。加大政府對科技創新的財政支持力度,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建立哈爾濱市的創新發展基金和科研成果轉化基金。調整政府資金投向,盡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采取有效所示提高廣大市民科學素養,加快科普宣傳、把創新教育融入到中小學及大學的課程體系中。
政府聲音:制定改進、加強科技工作措施紮實推進全市科技創新工作
哈爾濱市副市長張桂華在對話中表示,王繼偉委員的意見很中肯,市政府將抓住最近貫徹全國科技大會精神的契機,結合哈爾濱市實際,制定改進、加強哈爾濱市科技工作的措施,紮實推進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在日後的工作中,認真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吸引更多人纔創新創業。建立人纔激勵、選拔、培養、引進機制,形成有利於人纔成長、集聚和發揮作用的政策環境。以各類高校為依托,以重大科技項目為支橕,努力培養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學術帶頭人、一批產業化發展急需的復合型人纔和一支高素質的產業技術工人隊伍。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無可替代的作用,發揮大學和科研機構原始創新的主體作用,構建以企業為核心,以大學和科研機構為依托,以區、縣(市)為主渠道的科技創新格局,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體系。『十一五』期間,各級政府將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各區、縣(市)必須保證科技投入足額到位,並專款專用。完善相關金融政策,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支持自主創新,形成合理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體系。
制定配套政策,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吸收國內外成功經驗,研究制定更加靈活、更加開放、更加優惠的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激活社會各方面創新創業的活力,特別是要激活高校和科研機構人纔和資源優勢,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增強專利意識,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創建一批有影響力的專利試點示范單位,不斷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環境建設和能力建設,將哈爾濱市一批技術創新強勢單位培育成知識產權強勢單位。實施積極的專利引導政策和激勵機制,把知識產權要素納入科技創新評估指標,盡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
委員建議: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市政協委員高宏在對話中針對發展哈爾濱市農村義務教育提出建議。高宏委員認為,目前,哈爾濱市農村教育基礎仍然薄弱,尤其在經費保障方面存在一些困難和為難題。
高宏委員建議,盡快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規,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保障機制。建立規范的義務教育經費轉移支付力度。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加大對危房改造和校捨的改造力度。各級教育、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和審計等工作,確保資金使用合理,防止出現貪污、挪用、擠佔等問題。
政府聲音:繼續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力度2006年千萬資金資助5.5萬貧困學生
哈爾濱市副市長聶雲凌在對話中表示,高宏委員針對哈爾濱市農村義務教育問題提出了積極的建設性意見,2006年市政府將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強化區、縣(市)級政府對本地教育發展的責任,進一步明確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的責任主體,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把義務教育投入經費情況與區、縣(市)領導班子政績考核結合起來,實行『一票否決』制度。
加快區、縣(市)財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大力推進部門預算改革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建立健全財政內部的制約監督機制,使教育部門經費支出從年初預算到執行真正做到透明、公開,有效防止教育資金被擠佔、挪用,保證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給的足額、按時撥付,促進農村教育健康發展。
繼續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整體辦學水平。2006年,市政府計劃安排1920萬元,對中小學危房改造進行補助。繼續做好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兩免一補』工作,有效保證農村貧困學生依法接受義務教育。2006年,市政府計劃投入1000萬元用於資助5.5萬貧困學生,使農村適齡兒童不因家庭生活貧困而失學。繼續做好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免費培訓工作。2006年,市政府計劃在市財政投入35萬元培訓經費的同時,還將通過企業資助,多方籌措資金,擴大培訓規模,為農村地區免費培訓1000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