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牢記宗旨 服務百姓——記七臺河市桃北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主任王世艷
2006-03-08 16:54:21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8日電(記者 高長利)剛剛走過35個春秋的王世艷,1991年畢業於黑龍江省建築工程學校,七煤集團公司設計院、桃山區人大財經辦、桃東街道、桃北街道都留下了她人生的足跡,每走一步,腳印都是那樣堅實,而每個堅實的腳印裡,也都印著她的理想,她的付出,那一串串閃光的腳印,都記載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市人大代表、市婦聯執委、省第8次婦代會代表……,一步步邁出的人生輝煌,一個個象征著事業成功的光環,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時代女性走過的不平凡的道路。

  心系群眾 紮根基層

  說真的,女人想乾點事,真的要比男人付出多得多,作為桃北街道黨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的她,為了履行『上為政府分懮,下為百姓解難』這個職責,盡心竭力,忠於職守,把所有的精力全部都獻給了事業。

  2002年3月,王世艷在機構改革中脫穎而出,成功地走上了正科級領導崗位。此時的她又面臨著人生的重大選擇,是在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機關當『太平官』,還是到基層去,實實在在為群眾辦點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面對組織的希望,事業的需要,她毅然選擇了後者,從那一天起,她立下了紮根基層,一心為民的無悔誓言。

  街道辦事處就是一個『小政府』,哪都得管,啥都得乾。大到經濟工作、精神文明、黨的建設,小到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水、電、路等等。街道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社區的百姓生活質量,關系到政府與百姓的溝通,影響著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從這樣的意義上講,能否當好街道這個書記、主任,對於王世艷來說,無疑是一次考驗。她上任後,用半個月時間,跑遍了轄區22個居民委,了解街域的概況。為了調動街、委乾部的工作積極性,她提出『從我做起』,事事率先垂范。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建立了包保獎懲責任制,星級考評責任制,不搞個人說了算,靠制度說話。為了解決街委乾部中午就餐難的問題,她倡議組建小食堂,街道乾部自己動手,此舉極大地調動了街委乾部的積極性,形成了比著乾,爭著乾,搶著乾的良好氛圍。

  作為女同志,她深深了解女人乾事業的難處。誰家的孩子有病了、哪個家庭鬧矛盾了,有個大事小情,她肯定第一個到,苦口婆心,忙裡忙外,大家也都喜歡她這個『熱心人』。有一次搞垃圾會戰,一個委主任因連續幾天很晚回家和丈夫鬧起了別扭,分擔的任務未能按時完成。她得知後,沒有急於去批評,而是動員自己丈夫與她一起在第二天早晨4點親自去清理垃圾。當委主任和丈夫趕到時,都被感動了。委主任的丈夫更是深有感觸地說:『沒想到,王書記的愛人都這麼支持工作,我們就更沒說了。王世艷正是靠這種榜樣的力量,凝聚了人心,帶出了一支過硬的隊伍。

  排懮解難 為民造福

  『上為政府分懮,下為百姓解難』,這一直是王世艷竭力追求的。上任不久,林業社區居民反映7-8年無水吃,聽到這個情況,她馬上走訪居民,了解情況。尋根究源多次,協調新興洗煤廠和地測處,終於解決這個難題。事後,有一個以賣水為生的老頭,對她說:『王書記,你把我的發財路給堵了,我挺難受,但說心裡話,我服你,像你這樣的官,多點纔好呢!』,宏太社區反映電價高,王世艷多次協調有關部門,為了百姓的利益,對電網進行了改造,電價由原來的1元降到現在0.399元。百姓曹力霞代表21委群眾給街道辦事處送來錦旗,還有的群眾出於感激,要請吃飯,王世艷真誠的說,我是街道主任,為百姓做事是應該的,為百姓服務是我的責任。

  在創辦和深化民辦環衛這種新機制上,王世艷付出更多。搞『一整三化』,實施雙百工程,錢從哪來?為此,她跑斷了腿,磨破了嘴,多次與各單位協調,創造性地提出了四個發動,籌措資金4萬多元、水泥100多噸、涂料100多桶,砂石料100多米,與街委乾部每天不到五點就下委,晚上八、九點鍾不回家,苦苦奮戰330天,打通道路22條,拆除佔道圍牆8處,扒掉違章房屋2座,修路43條,砌花池32個,清挖邊溝2400延米,栽植樹木2400株,播種草坪400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達4000平方米,建成了高標准花園式示范小區2個。2004年,社區代表七臺河迎接省檢,受到了檢查團領導的高度評價,『沒想到我們七市的平房小區能建得這麼好!』

  一心為民 服務群眾

  人活著,就該有種向上的積極的追求,不然,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她始終把服務群眾作為工作的重點。2004年由於工作需要,調入桃北街道擔任黨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為保障街道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她嚴把人情關,通過民主選舉,競爭上崗,對原有12個社區進行合並,選舉產生了6個社區黨支部書記,創建了2個企業黨支部。並以『雙服雙創』活動為載體,建立星級考評機制,創辦了家政服務部、社區醫療、社區托老所等實體,建立了社區服務網點66個。拓展社區工作的新路子,提高了委主任的工資。摸清了轄區內貧困戶、軍烈屬、孤寡老人,下崗職工的底數和情況,為一百多名貧困人員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

  2005年,王世艷走訪了解到文化社區居民崔桂彥兩年前兒子被『擴張型心髒病』搶走了生命,半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女兒又患上了『腸癌』臥床不起的情況,主動到她家和她談心,熱心的為她女兒提供幫助,解決了生活上的困難。讓她從新恢復了生存的勇氣。崔桂彥逢人便說:『還是共產黨好,要是舊社會,我們娘倆兒早就餓死了』。

  針對現代家庭獨生子女的特點,尤其是溺愛孩子的現象,王世艷創辦了社區家長學校,利用學生的空餘時間,給學生講法律知識,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學生做守紀守法的好少年,舉辦姥姥奶奶培訓班,聘請包括退休專家、教師等十大員講兒童心理學,開展三位一體教育,使孩子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

  無私奉獻 愛駐民心

  為了工作,為了百姓做點事,王世艷把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了深深熱愛的事業和轄區的群眾。招商引資中,她動用老關系,以真誠把一個原本想在外地投資的同學,硬是拽到了七臺河,引資500多萬元,被評為全市招商引資先進個人,受到表彰。在她的領導下,組建了老乾部招商團、項目招商團、企業招商團,形成了人人招商,大家招商的良好氛圍。

  王世艷具有創新思維,開拓意識,具有打開新局面的能力。她通過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提出了走『一街一社一企』之路,幫助弱勢群體辦廠,發展私營經濟。彭春萍是桃北街花園社區下崗職工,一家三口身體不好,文化程度低,不好就業,正在她們一家為生計發愁時,王世艷找到婦聯,用自己工資做抵押幫助她申請貼息貸款1萬元,創辦綠色水洗店,並為她們免費提供技術。現在,彭春萍家的水洗店生意紅火,早已走上了致富路。幾年來,王世艷共扶持23名殘疾人走上了自立道路,捐款救助3名家庭貧困的大學生走進大學校園,幫助兩牢釋放人員找到了生活的坐標,化解群眾矛盾500多起。用自己的行動真正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心中。

  汗水沒有白流的,播種就有金黃的收獲。王世艷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帶領街道全體乾部,踏踏實實地為百姓辦實事,她本人被評為首屆國家社區志願者之星、省級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省級優秀共產黨員、七臺河市十大女傑、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面對取得的成績,她又平淡地說:『上為政府分懮,下為百姓解愁』是一名共產黨員應盡的職責。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