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合作醫療:兩個患病農民的迥異境遇
2006-03-13 13:58:2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蘇守芳 路敦英 高學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3日電 一個債臺高築,因病返貧靠救濟生存;一個享受合作醫療,日子過得很滋潤。

  農民有句口頭禪:『辛辛苦苦十幾年,一病回到改革前』。說的是,農民因缺乏醫療保障,時常因病返貧的現象。

  日前,記者在基層采訪了富裕縣龍安橋村的周景軍和依安縣新合村的汪淑芹兩個患病農民。兩人因一個沒有醫療保障,一個有醫療保障,而呈現的不同家庭境遇,令記者唏噓嘆息。

  正月十六,年節過完了,大多數農戶開始盤算起春耕的大事。當人們對新的一年充滿憧憬之時,富裕縣龍安橋鎮龍安橋村村民周景軍一家怎麼也打不起精神來。全家四口人,一個病人,數萬元飢荒,放到誰的肩上也扛不起來。何況得大病的人正是這一家人的主心骨———44歲的戶主周景軍。如果把時間往前推3年,周景軍一家在龍安橋村可算是數得著的富裕戶:有車、有牛、有地、有存款。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2年冬天,周景軍一時感到渾身乏力,到醫院一檢查,肺癌。為了治病,家中兩萬多元的存款不到半年就空了。

  該借的借遍了,該賣的賣沒了。如今的周景軍只好硬挺。要不是縣裡結對的扶貧乾部春節前送來米、肉,周家這個年還不知怎麼過呢!

  鄉黨委書記姜昆指著全鄉貧困戶名單對記者說:這其中有不少的農戶是因病返貧的。由於沒有醫療保障,一人得病撂倒一家。

  富裕縣的周景軍不富裕了,而且貧窮了。這都是病給鬧騰的。然而,不到百裡之遙的依安縣農民汪淑芹恰恰相反,她得了一場大病沒怎麼著,這是因為『得了大病心不慌,合作醫療幫大忙』——

  汪淑芹家住依安縣向前鄉新合村。這個村每年都從集體積累中拿出20多萬元扶持村衛生所。村民們小病不出村,得了大病『公』家管。

  去年冬天,汪淑芹得了出血熱病,為看病花了1.6萬多元,村裡按規定給汪淑芹報銷了80%的醫療費。由於有村級合作醫療托著,汪淑芹一家纔沒『沈』下去。

  幾十年來,新合村的合作醫療始終沒停『擺』過。農民得病,『公』家報80%醫藥費,家屬有了病也享受報銷一半醫藥費的待遇。這些年,該村340戶農民沒有一家因病返貧,家家的小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旺。去年,新合村人均收入4000多元。

  新合村衛生所所長王昌金對記者說:我們村的合作醫療由於村集體年年投入,規模、設備也一年比一年好。這些年,村集體每年都向衛生所投放十餘萬元的合作醫療費,村衛生所有兩個病房8張病床,還有X光機、B超機等檢查設備,衛生所能做一般的小手術。由於設備好、藥品全、價格低,外鄉村的患者都來這兒就診……

  在齊齊哈爾市,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向我們介紹說,國家從今年起,中央和地方財政較大幅度提高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准,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齊齊哈爾市2006-2010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中,也規定了具體目標:村級衛生機構必須建有大於45平方米的村衛生院;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0%;衛生鄉村達標率70%以上。

  顯然,這讓更多的『周景軍』們看到了希望。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