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大直街有哈爾濱市唯一的墓塔
2006-04-21 09:35:26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譚啟首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1日電 在哈爾濱市眾多的一類保護建築中,中國式建築代表屈指可數,位於南崗區東大直街157號旁邊的墓塔便是其一。這是哈爾濱市唯一的幕塔,它見證了當年哈爾濱市的民間文化、社會風情和葬俗。

  大直街墓塔修建於1923年,磚石結構,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塔身為六角形,共4層。塔身自下而上有明顯收分,各層頂部均有磚砌重檐。牆體、檐口、門窗、壁柱、欄杆等部位均為青石,雕刻著精巧豐富的動物故事、龍鳳圖案等花紋。建築未采用傳統墓塔常見的七檐八角形式,而表現出明顯的民間建築特色,具有獨特的建築藝術價值。

  據了解,該墓塔1925年竣工,歷時三年,全部為青石所建,石頭都是從賓縣『石砬子』所采,光石頭就拉運了兩年,是哈爾濱開埠的第一代民族工商業者張庭昇為其父母建造的。

  張庭昇祖籍山東省壽光縣,清光緒年間,隨父母來到東北,落戶於阿城黑牛窩棚,張庭昇的父親張鴻軒靠馬車運輸為業。中東鐵路開始修建後,張庭昇全家遷居哈爾濱。張庭昇自幼聰穎好學,念完私塾又學會了俄語,先當郎中,後又當翻譯並經商。張鴻軒老人覺得小兒子張庭昇棄農經商是不務正業,因此後半生與四兒子生活在拜泉縣三道鎮農村,死後就葬在拜泉,深信土地是命的張鴻軒至死未能原諒『叛逆』的兒子。

  張庭昇和俄國人做買賣很快發財,在哈爾濱置地蓋樓,現在的東大直街157號院內的三層歐式灰樓,就是其中之一。張庭昇先後開辦了第一舞臺、大舞臺、評劇院、大昌隆商場以及金店銀號等,成了20世紀初哈埠有名的民族工商業者。

  1922年,張庭昇母親張孔氏去世,張庭昇決定把老人葬於住宅院內,遂修建該墓塔。當時請了哈爾濱最有名的能工巧匠修建,墓塔外面精美的圖案都是南方藝人雕刻,棺槨為柏木,葬於塔中墓穴裡。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