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1日電(記者 邵月明) 走進雙鴨山市寶清縣小城子鄉梨北村,記者問起農村合作醫療,村民們沒有不知道的,紛紛翹起大拇指說,『合作醫療,實惠!』然而,在三年前,也就是農村合作醫療在梨北村推行的第一年,情況可不是這樣的。全村1200人,只有400多人參合。為什麼短短的三年村民的觀念就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記者在這裡聽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梨北村,有個叫吳彤的小女孩,今年滿6歲,在村裡上幼兒園。平時,吳彤和小朋友們一起上課、一起唱歌,一起蹦蹦跳跳,沒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的。只是,每個月都會有個穿白大褂的奶奶來看她,拿著一個圓圓的、涼冰冰的東西在她的胸口點來點去,每到這個時候,站在一旁的媽媽就很緊張。直到那個奶奶說『沒事兒,心跳挺正常的』,媽媽似乎纔松了口氣。吳彤很奇怪,為什麼『奶奶』沒有去看過別的小朋友?
![]() |
村衛生所的『奶奶』在為吳彤聽診 |
記者聽吳彤媽媽講,2004年的春天,3歲多的吳彤得了感冒,經醫生詳細診斷,發現吳彤患有先天性心髒病,需要盡快手術。提起當時的情景,吳彤媽媽記憶猶新,『我姑娘檢查出來這病,我感覺像天塌下來一樣,看什麼東西都是灰色的。』發愁解決不了問題,孩子的病耽誤不得。吳彤爸爸吳明偉連夜向親戚朋友借了3萬元錢,帶著妻子和吳彤直奔北京。到了那裡的醫院,纔知道孩子的病情較重,手術治療至少需要七八萬元的醫療費。這樣高額的費用,吳家實在負擔不起,只能回到了村裡。
就在吳家眼睜睜地看著病怏怏的吳彤無錢醫治的時候,村裡衛生所的人帶來了好消息: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得了病,可獲得一年最高金額10000元的醫療費用補償。而2003年村裡衛生所的人到吳家動員他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每人每年交10塊錢,生病了看門診能給補錢,住院還能給報銷一部分。當時他們家三口人都入了。現在『聽說能報10000元醫藥費,我的心裡一下子敞亮多了』,沈浸在往事中的吳彤媽媽,提起『農村合作醫療』,臉上的陰霾一掃而盡,『交錢的時候(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真沒想到能有這樣的好事兒啊』。
2004年秋天,吳家三口人來到牡丹江心血管醫院,吳彤接受了房室間隔缺損修復手術。手術很成功,出院後休養一段時間,吳彤又能和小朋友們一樣蹦蹦跳跳了。吳彤的手術共花費了28000多元,大部分都是借來的。用合作醫療給補的10000元,吳家還上了一半的債。吳彤治好了病,少花了錢,合作醫療讓吳家得到了實惠。以後的日子,總有街坊四鄰來吳家打聽:『政府真的給了10000塊嗎?』吳家人講述的親身經歷,讓村民信服了,紛紛主動要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到今年年初,1200人的梨北村,已有1185人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參合後的農民,有了『門診、住院醫療費用補償』作保障,再也不『小病扛一扛,大病挺一挺』。
![]() |
吳彤問媽媽『是這個證讓我治好了病嗎?』 媽媽含笑點頭 |
![]() |
在幼兒園的課堂上 吳彤和小朋友一起唱起了拍手歌 |
作為我省首批被國家確立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之一的寶清縣,兩年來,共有21.7萬人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平均參合率為52.2%,個人繳費累計籌集資金238.39萬元,中央及地方財政累計補助資金480.3萬元,累計籌資總額達718.6萬元。共有6,494人次獲得了住院醫療費用補償,近3萬人獲得了門診醫療費用補償,累計補償支出577.7萬元。其中補償達1萬元的48人。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農民到醫院看病,心裡有了底。
![]() |
新建成的七星泡衛生院門診大廳一角 |
2005年,寶清縣有三個鄉鎮衛生院基礎建設列入國債項目,總投入293萬元,其中國家投入190萬元,地方投入103萬元,改擴建業務用戶3,400平方米。目前,這三家衛生院均已完成施工,交付使用。
![]() |
新建成的七星泡衛生院 |
投資140萬元建成的七星泡(鄉)衛生院就是其中之一,從衛生院過去和現如今的圖片中,不難看出,這個小小的鄉鎮衛生院所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七星泡衛生院還添置了X光機、B超、心電圖機等醫療設備,縣裡組織醫療業務培訓,提高醫護人員素質和醫療服務水平。鄉鎮醫院的住院、醫療條件改善了,村民有個頭疼腦熱、感冒發燒,患個闌尾炎、老年病啥的,再也不用往縣裡、市裡醫院跑,在家門口就把看好病了。寶清縣的農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和縣』,就近就能享受到適宜的醫療衛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