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沙塵肆虐黑土地當警醒!探討治沙防沙的緊迫性和出路
2006-04-24 09:23:32 來源:  作者: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4日電 春季,我國北方頻遭沙塵侵襲,一些城市空氣質量受到重創,黑龍江省也受到不小影響。為此,本報獨家采訪氣象、林業等方面專家,探討治沙防沙的緊迫性和出路

  外來沙塵侵襲我省

  省氣象臺:近日我省有可能再次出現沙塵天氣

  連日來,我國西北、華北、東北等地區發生了大面積的沙塵天氣,從天而降的黃沙和塵土不僅污染了環境,也影響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雖然這次大面積的沙塵天氣沒有波及我省,但是,近年來,沙塵天氣在我省並不少見。據氣象部門統計,僅今年3月以來我省就已經出現了兩次較大范圍的沙塵天氣。

  那麼,我省發生沙塵的原因是什麼呢?我省是不是這兩次沙塵天氣的源發地呢?

  對此,專家給出了一致的答案:即,我省不是沙塵暴的源發區,我省沙塵天氣主要受外來風沙的影響。

  東北農業大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教授陳祥偉認為,侵襲我省的沙塵主要是來自境外的『進口沙』和內蒙古科爾沁沙地。尤其是科爾沁沙地,由於草原過度放牧、地表植被破壞嚴重,再加上持續乾旱的氣候條件,成為多次大范圍沙塵天氣的源發區。陳祥偉解釋說,作為一種災害性的天氣現象,沙塵暴的形成並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這種災害性天氣的形成是氣候變化和環境因素相吻合的產物,二者缺一不可。近年來,沙塵暴逐漸從源發區擴展到一些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像近日我國華北、東北地區發生沙塵天氣,不僅是生態環境惡化的綜合體現,另一方面也與當地氣候周期變化密切相關。從沙塵暴的成因和歷史記錄看,這種災害性天氣無法徹底消除,但人為改善環境可以緩解沙塵暴的強度和頻率。

  省氣象臺副臺長鍾軍說,『從氣象角度講,沙塵天氣的形成離不開三方面的共同作用:裸露在地表的沙源、持久的強風和令大氣層不穩定的動力條件。在我國西北和華北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由於生態環境脆弱,地表植被被人為破壞,當地土地沙化不斷擴展,由此為沙塵暴的形成提供了沙源。3月10日,我省齊齊哈爾、大慶、哈爾濱的部分市縣出現了浮塵或揚沙天氣就是由我國西北地區的沙源帶來的。』

  鍾軍認為,近日我省冷空氣活動仍然頻繁,因此有可能再次出現沙塵天氣。

  嫩江沙地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阿拉善』

  嫩江沙地:每年刮走11億元

  在我國北方萬裡風沙線的東端,有一片總面積達到410萬公頃的沙區,這裡是科爾沁沙地的東北部邊緣,被稱為嫩江沙地。這片沙區主要分布在嫩江流域下游的衝積平原上。目前,嫩江沙區的范圍包括我省訥河、富裕、甘南、大慶、龍江、泰來、齊齊哈爾、杜爾伯特、肇源等9個縣(市、區)、87個鄉鎮。在這一大片沙區中,沙化土地的面積為52.8萬公頃,流動沙地1091公頃,半固定沙地近1.1萬公頃。沿風沙線有30萬公頃農田、25萬公頃草原受風沙威脅。據有關部門統計,當地每年因風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1億元。

  在沙區,由於流沙推進,一些村莊不得不被迫遷移。現在村口的房屋已經被流沙掩埋,而且風沙的侵蝕還淤積了田間渠道和水庫,使道路受損。

  人為活動加劇沙地擴展

  陳祥偉指出,其實嫩江沙地最初的形成與嫩江古河道的變遷密切相關。不過近年來的人為活動、毀林開荒則加劇了沙區的擴張,尤其是盲目開墾農田和草原超載放牧都加劇了土地沙漠化的進程。

  省林業廳三北站楊柏松向記者介紹,僅僅在1999年~2004年的五年間,嫩江沙區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上新開墾的耕地面積就達到9320公頃。而另一方面,由於土地沙化,又有近2萬公頃的農田被棄耕。

  楊柏松說,近三十年間,『三北』工程固沙造林保存面積達到39.72萬公頃,沙區的森林覆被率由建國初期的不足2%提高到9.39%。應該說,大面積的固沙造林使沙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一定改觀。但是,2004年的沙化監測卻顯示,從1999年~2004年的五年間,沙區內的水域面積減少了近4萬公頃。在沙區洪災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高,當地水災年均受害面積增加了3~4倍以上。由於土地沙化,當地大風、沙塵等惡劣天氣明顯增多。

  采訪中,雖然專家一致認為,以嫩江沙地目前的范圍還不會成為沙塵暴源發地,但是,未來這片沙區的發展卻令人懮慮。

  治沙亟待科學防控體系

  『除了生態環境的惡化,目前我省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沙塵暴預警預報機制,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對沙塵暴的有效防控。』陳祥偉認為,防沙治沙需要科學、有序的開展。這項工作需要技術層面、政策和資金的穩定支持。目前我省乃至全國對防沙治沙的基礎研究工作都很薄弱,治理過程中盲目性很強。比如在沙地造林,我省不少地區種植了樟子松、楊樹這類對水分需求很高的樹種,而不是有針對性的選用一些耐旱樹種。如此造林,成活率可想而知。而沙塵暴預警預報體系不順暢則制約了防控工作的有效開展。多個部門的交叉管理使防控工作缺少統一協調。

  采訪中,楊柏松向記者介紹了在去年底制定完成的《黑龍江省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不過到目前為止我省還沒有出現重大沙塵暴天氣,這個預案還沒有真正操作過。』他說,預案雖然由林業部門擬定,但具體實施需要很多部門配合協同操作,目前還僅僅是一個方案。

  相關資料

  ——沙塵分類:沙塵天氣以能見度為標准,分為浮沈、揚沙和沙塵暴三種,能見度依次降低。揚沙與沙塵暴都是由於特定區域的地表塵沙受大氣劇烈運動帶起造成的。所不同的是受揚沙天氣影響的能見度約在1公裡到10公裡之間;而沙塵暴的能見度一般小於1公裡。浮沈則是由於當地或附近地區沙塵暴或揚沙後,塵沙等細粒浮游空中而形成,能見度約小於10公裡。

  ——沙塵危害: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危害最大,並可能誘發人的過敏性疾病、流行病及傳染病。

  ——阿拉善:內蒙古阿拉善盟阿右旗總面積7.3萬平方公裡,沙漠戈壁佔三分之二,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4000毫米。由於生態環境惡劣,地表植被稀少,這裡成為多次大范圍沙塵暴的源發地。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