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電題:『新農合』帶來的啟示
拿著『參合本』就能到家門口衛生所取藥、看病,住院可以報銷,連生孩子都能得到補助,這在以前只是農民最朴素的憧憬,如今他們的心願已變成現實,農民享受到的保健生活正在與城裡人拉近距離。
『三級』農村衛生網破解農民就醫難
我省一些縣市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破解了農民就醫難、看病難、花不起錢的難題。而最讓他們感受到的遠遠不止『參合』的到越來越多的實惠,而是醫務工作者真誠燦爛笑容和服務質量發生的喜人變化。
在林口縣,實行『新農合』後,建立了較為完善『三級』農村衛生網,每個村都有一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衛生所,在全縣凡是『參合』的農民就醫打破了地域限制,農民享有就醫選擇權,找到了當『上帝』的感覺,而且隨著去年在全省首先實現『新農合』,全縣微機聯網,農民在定點醫院住院,所有數據可直接傳到『參合辦』,出院時工作人員在網上審定合格後,由醫院先墊付應給農民的補貼款,然後醫院再與『參合辦』算賬,實現了農民出院與報銷的同步。
讓更多的農民搭上『建康快車』
『新農合』這列滿載農民希望的『健康快車』啟動了近三年,它的深遠影響不只停留在一個層面上,而它更深的含義在於讓更多農民享受到這項惠民政策,讓更多的農民得到醫療保障。同時一些新的問題也出現了:一些最需要幫助的農民貧困戶、五保戶眼巴巴看著『車』想上卻擠不上。針對此情況,林口經過調查摸底,向上爭取資金,去年底拿出8萬餘元,為全縣8230名特困農民和五保戶照顧對象集體『埋單』。就連村裡一天哼哼呀呀的『老藥罐』也加入了這趟快車,政府也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和報銷比例。
新政策、新機制,遠在他鄉務工的農民也瞅著『眼熱』——也要參合。縣裡亮出綠燈:人在他鄉,可畢竟是家鄉人,參加合作醫療當然應該。喜出望外打工仔委托家人拿錢、證明辦理合作醫療手續。『去年在外勞務輸出得7萬人中,就有3.6萬人「參合」,累計為90人報銷11萬元的醫藥費』。縣衛生局副局長蔣振新介紹說。
『參合』農民有知情權、參與權
記者在林口縣采訪時看到,縣、鄉、村的醫療機構都在顯眼處掛著公示板,而且每季度都要通過不同方式將合作醫療基金收交情況向社會公開,其中村委會要將本村患者的病癥、治療機構、藥費總額,報銷金額等內容向村民公開;鄉『合管辦』要將本鄉報銷情況進行公示;縣『合管辦』每季度通過當地電視臺對大額報銷情況進行公示。『三級』聯動讓『參合』的農民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讓農民做主。在『新農合』管理的各級組織中,都有農民代表參與。
避免有人『揩』農民的『油』
『新農合』的運行,它還正處於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如何讓『參合』的農民在診治過程中,防止醫療機構對『參合』人利用手中的便利和優勢地位,采取小病大治,開『花單』或高價單、『揩』『參合』農民的『油』,是政府著力解決的問題,也是『參合』農民的一大擔懮。『藥品采取招標采購,並公示藥品目標監督醫生「開單」,而且所有目錄中的藥品都輸入了微機,微機對藥品自動識別,違規藥品根本錄不到微機裡。』林口縣『合管辦』人員介紹說。林口結合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情況,制定和出臺了相關的管理辦法,對縣鄉兩級定點醫療機構和『合管辦』日常工作實行舉報制和責任追究制。
據了解,今年我省大部分縣市繼續擴大『新農合』的試點范圍,尚處在起步摸索階段的農民『健康快車?正在大幅度提速。林口『新農合』的一招一式,或許能給我省其他縣市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