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電 近來,俄羅斯不斷采取措施加大打擊灰色清關,這會給中俄貿易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對俄經貿企業應該采取什麼樣的對策,記者就此采訪有關專業人士——
今年從2月26日起,對自然人進入俄羅斯境內隨身攜帶的自用貨物,海關關稅作出調整,而日前,俄聯邦海關署有關人士稱,2006年俄海關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就是進一步加大對灰色進口貿易的打擊力度,集中針對來自東南亞國家、中國、土耳其等國的輕工產品、家用電器等。俄反走私部門還將采取措施對木材、金屬、鮮花等商品進出口進行集中檢查,要把灰色進口貿易額的比例降到15%。
面對俄加大打擊灰色清關的力度,我省的對俄企業、商人等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日前,就這些大家所關注的問題,記者采訪了黑龍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研究室負責人王佔偉。
俄為入世做准備
記者:灰色清關已存在多年,為什麼近年來俄羅斯會不斷加大打擊灰色清關力度?
王佔偉:自1994年起的十多年間,俄政府不斷出臺各種措施,從多個環節圍堵『灰色清關』,壓縮『倒爺貿易』。2004年以來,俄政府進一步加大打擊灰色清關的力度,要求俄海關從2005年起,每年要將5%~7%的灰色清關納入正規渠道,今年年底,將家電、服裝、鞋及家具的通過灰色清關進口的份額降低到15%。
對於俄羅斯打擊灰色清關,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俄羅斯經濟逐漸步入正軌,居民實際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作為阻礙俄民族工業振興的『灰色清關』,必定成為打擊對象。『灰色清關』發生在俄境內,從俄方來看,它可成為從事相關公司企業發財致富的手段。普通居民,特別是廣大低收入階層,也願意購買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但是,灰色清關造成俄政府國家稅收的流失,威脅其經濟持續發展,低價走私貨物的存在,會衝擊俄國內脆弱的民族工業,降低資本對實業領域的投資興趣。另外,俄聯邦經濟部有關人士透露,俄羅斯有望在2007年加入世貿組織,打擊灰色清關,努力提高通關效率,也是為加入世貿組織而努力。
俄五路並進嚴格把『關』
記者:在打擊灰色清關中,俄羅斯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佔偉:一是調整法律法規。2004年4月,俄海關專門針對中國的輕紡、鞋類商品采取了提高海關估價、加征從量稅的限制措施。2004年12月,俄聯邦海關署長簽署『關於聯邦海關法第359條的使用問題』的命令,要求入境商品按品名和類別分別包裝,提供詳實的明細單據報關、清關。針對『倒爺貿易』,俄海關向議會提出修改關於自然人可免稅攜帶的數量等限制措施。二是對海關人員進行輪崗。2004年3月,俄政府將原國家海關委員會改組為俄聯邦海關署,劃歸經濟發展與貿易部管轄。對全聯邦區海關和重點口岸關長進行大輪崗,嚴格執行各項檢查制度。三是加強市場稽查和口岸海關檢查。2004年以來俄羅斯稅務警察,多次對經營進口貨物的國內市場進行檢查,罰沒沒有合法報關手續的貨物;邊境海關加大對走私貨物的查驗力度。四是限制自然人運往俄聯邦境內自用商品的數額。1994年起俄多次降低免稅限額,從1994年以前的5000美元下調到1996年的2000多美元,且重量不得超過50公斤。2006年2月26日起,對自然人進入俄羅斯境內隨身攜帶的自用貨物,海關關稅作出調整:自然人每次可以免關稅攜帶入境的商品由50公斤降到35公斤,同時,允許免關稅攜帶商品入境的次數由每周一次改為每月一次。經濟發展及貿易部建議,自2007年1月1日起將,自然人可以免稅帶入商品的價值限額從65000盧布下調至15000盧布。五是積極推進電子數據交換。俄政府已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提出與各國海關進行電子數據交換。加大對不實申報的查處力度。
記者:打擊灰色清關,給邊境貿易及邊境口岸帶來怎樣的影響?
王佔偉:目前,通過俄歐邊境『倒包』輸入的商品佔總進口量的20%%~30%%,遠東地區的『倒包』進口份額則達到60%~80%。俄聯邦海關署的代表曾做出預測,隨著打擊灰色清關力度的加大,『倒包』貿易可能縮減20%%。俄羅斯境內的服裝、鞋和玩具的價格有可能上漲30%右。
2006年2月26日起,《關於修改『對自然人運往俄聯邦境內自用商品關稅及其它稅施行統一稅率的規定』》的第29號令實施後,在中方邊境口岸建立、擴大互市貿易區和新建的賓館、餐飲等服務項目要提高風險意識,商人投資要進行慎重考慮。
我七項措施應對變化
記者:面對灰色清關,我方應該采取哪些應對措施?
王佔偉:從短期來看,俄政府部門打擊灰色清關行動,會使我國商品出口受到很大衝擊,使中俄貿易下滑,但從長遠看,若能夠徹底解決俄境內的灰色清關問題,使所有商人具備平等競爭的大環境,那麼有利於中俄貿易長期穩定的發展。
一是政府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及時發出風險警示。從事貿易的主體要及時調整經營方向和戰略,對俄貿易要向正規貿易、符合WTO規則的方向回歸;二是大力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支持大集團、扶持龍頭企業、培育有潛力的企業,努力打造一批實力雄厚的對俄經貿合作主體。三是促進技術創新,提昇產品檔次。單純低價、低檔次競爭手段,越來越不適應俄羅斯市場需求,要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意識,把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作為提昇企業產品競爭力的重要環節。一是輕紡、家電產品,克服低價競爭、低價傾銷的做法,要在提高檔次和高附加值上下功夫。二是生鮮產品為主的畜禽產品出口,受衛生、檢疫措施的限制,企業在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的基礎上,嘗試把生鮮產品改為熟制品,不僅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而且避開了苛刻的衛生、檢疫限制;四是創建、培育自己的品牌。在政府的引導下,走正規化、品牌化,以提高行業競爭力。中方企業要樹立自己的品牌產品,建立自己的營銷渠道。五是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展全方位合作。企業考慮通過勞務輸出、技術輸出、境外投資等多種方式,實施『走出去』戰略,發展企業的國際化經營,並帶動相關產業跨越技術壁壘,在消費國就地生產、加工產品,讓『銷地』變『產地』。六是立足於國際標准和國際先進標准。出口企業緊跟世界潮流,大力開展各種國際標准或國際先進標准的認證工作,使企業產品在技術、安全、衛生、環保等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標准的要求。七是建立技術措施管理體系。組織專門的人纔及時收集、整理、跟蹤俄羅斯的技術法規,並實施動態跟蹤。地方政府在檢驗檢疫部門建立技術法規管理體系方面給與支持,多層次對技術法規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及時發布俄羅斯技術法規的最新動態,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時采取積極防御措施,打破壁壘,擴大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