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2日電題:農村金融市場久旱盼甘霖
近日,有消息傳來:美國一家銀行、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等幾家外資金融機構,均欲參與我國針對農村金融市場成立的小額貸款公司的競標。這意味著外資已經開始采取實質性行動,欲進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有業內專家指出,外資對中國的農村金融市場覬覦已久。
在我國一些金融機構談農村色變的時候,外資金融機構卻對其青睞有加,這不能不令我們深思。
近兩年,隨著一系列惠農政策的落實,尤其是建設新農村大潮的推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對資本的需求也日益旺盛。2005年末,我國金融機構支農貸款餘額比『十五』初期增加11.5萬億元,年均增長24%。從我省來看,近年來,全省農村信用社貸款投放一直呈高速增長態勢。盡管今年年初以來全省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增加36億元,但農業貸款投放資金缺口仍高達40多億元。
當前,資金投入不足已是影響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而與農民發展生產急需資金的現實相對應的,卻是農村金融的缺位。近年來,由於農村金融市場開發難、見效慢,一些國有商業銀行紛紛撤並縣及縣以下的農村機構、網點,幾近退出農村金融市場。這使得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村金融市場的『主力軍』,但由於缺乏合理的信用機制,融資渠道不暢,面對龐大的市場,這支『主力軍』也明顯力不從心。
有關專家指出,現在真正為農村服務的金融機構太少。據調查,農民從正規金融機構得到貸款的只有20%%左右,數目基本上在5000元左右;中小企業也只有30%%從正規的金融機構借到錢。
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強化『三農』金融服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破解的難題。精明的外資銀行已看到了我國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的政策因素,其眼光不可謂不長遠。對此,國內的金融機構是否應有所思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