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5日電 2006年4月,哈爾濱市新增了15處一類保護建築,記者日前對這些保護建築進行了走訪,發現這些一類保護建築享受著不同的待遇。
游樂園內保護建築牆體霉變。
南崗區光芒街40號老房子受到很好的保護。
買賣街92號的保護建築。
花園街上的保護建築樓內堆放著各種雜物。
游樂園內保護建築正門纏繞著枯枝敗藤。
作為保護建築,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光芒街40號的一幢房屋受到了非常好的呵護,不僅外面有柵欄圍著,還設有專人對建築進行維護、保養。而花園街405至407號的一座小樓則沒有這麼好運。走進建築的一樓入口,抬頭可以看到兩根『工』字鋼穿過了牆體,從水泥的印記可以看出這纔安裝不久。走上二樓,可以看見到處堆放著木板、雜物,一旦失火,後果不堪設想。在建築的周圍,十餘處玻璃不同程度地破損。通往地下室的通道裡,牆壁上長出了綠毛,臺階也是參差不齊、破損嚴重。該幢建築木質結構的部分也出現了松動,鏽跡斑斑的釘子裸露出來。據附近一環衛人員介紹,目前這幢樓裡居住著多戶居民。
位於哈爾濱市游樂園西門附近的一幢歐式建築也是一類保護建築,以前這裡曾被出租經營電子游戲和音幻屋,後來因故停止了經營。13日記者來到這裡,發現這幢建築不僅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還弄了一身的傷痕,在建築的東側牆壁上還遺留著十餘個楔入牆體的鋼筋;東北側的牆壁由於受潮發生霉變,一些地方年久失修而脫落;為了連接變電箱和屋內設備,北側牆壁被掏出了一個大洞。建築的正門上面纏繞著去年遺留下來的枯枝敗藤,讓人無法分辨它的本來面貌。
位於道裡區買賣街92號的一幢一類保護建築被一家銀行和幾家商鋪瓜分,大大小小的牌匾、廣告隨意被釘在牆壁上,粗細不等的電纜電線纏繞在一起。
專家點評
專門從事保護建築研究的哈工大建築學院教授周立軍說,這些一類保護建築中有許多是歐式建築,都存在了近百年的時間,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對研究哈爾濱的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應該給予足夠的保護和重視。建築本身已經老化,裡面再有些上下水管道、電線,對房屋結構會造成不可彌補的破壞,而居民人為的損壞更是無法避免。他建議,保護建築內最好不要住人;保護建築最大特點就是要保證『原汁原味』,不能為了漂亮而人為增加一些建築輔件,但也不能對其損壞情況聽之任之,保護建築出現發霉、開裂等任何程度的損壞都要對其進行及時的修復,以免破損情況加大。對於一些內部在進行商業經營的保護建築,周教授說,最好的情況是把保護建築內的商鋪清出來,如果條件不許可,商鋪的牌匾廣告等也不要直接安裝在牆壁上,否則會對保護建築構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