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月16日電 15日上午,哈爾濱古城址考察正式啟動,專家首站考察團山子古城即遇到難解之謎:在古城附近一處被盜古墓葬內,竟會有一枚上世紀20至30年代歐美銀行服裝上的英文銅紐扣。
團山古城坐落在呼蘭區孟家鄉團山村西北約1.5公裡處呼蘭河左團山子上,曾是一個儲糧倉,又被稱作雙運城。古城由東、西兩城組成,在城垣的中部,南北牆之間加築了一道夯土城牆,將古城一分為二。這種形制特殊的古代城址在黑龍江省內十分罕見。專家考察確認:雙運城始建於遼代,但金、清仍在沿用。
據專家介紹,古城總面積在7.56萬平方米。城牆外圍有城壕。因呼蘭河水衝刷,西牆已經蕩然無存。城牆牆體均為夯土版築,殘高不足兩米。如今,城牆和護城壕都已被開墾成耕地。在城內地表的農田裡,經常可見瓷片、布紋瓦片、灰陶片,大卷沿灰陶罐口沿、青磚,另有少量北宋銅錢。在城內還曾出土鐵鍋殘片。在古城的南側河西南方向,專家們發現了一處古塔地基遺跡。從殘存的砌築青磚來看,塔的平面呈六邊形。
上世紀90年代初,有村民在古城東南方向一處簸箕形的小山谷中發現一座古代墓葬。該墓佔地面積8.22平方米,平面呈八邊形,墓底鋪有青磚。墓壁上繪有壁畫,但紋飾已無法辨認。兩壁之間都用磚垛連接,從古墓的形制不難辨認,這是一座遼代小型磚室墓。墓葬周圍還發現守墓房和灶房遺址。遺憾的是,該墓有被盜痕跡,墓頂塌落,墓內物品被盜一空。
在清理墓葬過程中,專家們發現了一枚圓形銅紐扣,上面印有英文『salver』(意為:托盤、盤子)。有關專家提出:這種紐扣是上世紀20至30年代歐美銀行服裝上的紐扣。據當地人回憶,20世紀30年代,外國人曾來這裡發掘過古墓,而這種說法在呼蘭各地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