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三機』鳴天下『機群』聞聲起 佳裝備制造業協作配套發展
2006-05-18 13:26: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春暉 高永強 王白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8日電 佳木斯,80萬人的北方名城,因電機、煤機和農機這『三機』稱雄國內市場,讓業界刮目相看。

  做大一家主機廠,帶動一批配套廠,形成群機起舞。佳木斯,大中小企業『組團』打造了一個協作配套網絡。

  『大機』帶『小機』,佳木斯經濟區域內的黑龍江鍛壓機床廠、佳興農業機械制造廠和樺川風馳車橋公司等60戶小廠實現滿負荷生產,佳木斯『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增幅達到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去年,佳木斯工業實現銷售收入84億元,其中三機企業及其配套廠的貢獻率就近三成。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抓大不放小。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圍繞發展裝備制造業這一全市工業的重點支柱產業,做大做強電機、煤機和農機等『三機』企業,同時帶動與之配套的中小企業發展。

  骨乾企業尋求配套

  曾一度陷入虧損境地的佳木斯電機股份公司,在國家實施振興老工業基地政策的鼓舞下,近兩年靠對內進行技術改造,對外搞協作加工,訂單以每年100萬千瓦的速度增長,去年一舉搶回了國內同行業的制高點。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他們的取勝之道是,將有限的資金不亂撒芝麻鹽,而是用於企業核心技術的開發研制,像鉚焊、鑄件和機加等工種一律靠市場化途徑,進行外協加工。這樣一來,一是可以彌補企業資金不足,迅速提昇生產能力;二是可以分擔市場風險,實現利益共享。從2003年至2005年,年外協額由幾百萬元猛增到近8000萬元,省內48家外協廠中,佳木斯就有40家。產品制造部部長劉廣良介紹說,他們選擇地方企業生產配套產品,是因為采購半徑小,可以有效節省運輸時間和費用,降低產品成本。今年大年初五,按照合同約定,急需電機端蓋進行裝配發貨,耽誤了時間就要失去市場信譽。在緊急關頭,他們一個電話打到了佳木斯五一鑄造廠求援。憑借著多年的配套協作生產關系,佳木斯五一鑄造廠緊急通知正在放假的職工到廠上班,連夜趕制了30多件電機端蓋,滿足了主機廠的生產進度需要。

  電機股份公司、煤機公司、迪爾佳聯公司和佳聯收獲公司、驥馳公司等一批重點『三機』企業逐漸做大做強。2004年,電機股份公司、煤機公司、佳聯收獲公司和驥馳公司實現銷售收入分別同比增長61%、63%、75%和15%;2005年,電機股份公司、煤機公司、迪爾佳聯公司、佳聯收獲公司和驥馳公司實現銷售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2%、82%、70%、66%和63%。

  本地企業主動配套

  骨乾企業的發展壯大,為配套企業的跟進創造了機遇。面對著專業化協作配套的熱潮,佳木斯的中小企業家們也按捺不住了,紛紛通過企業改制、資產重組、民營化等方式,主動適應大企業『節奏』,為之配套,在較好地保證了主機廠對各種配件需求的前提下,逐漸擺脫了自身的困境,走上一條『站在巨人肩膀上』發展的道路。

  龍嘉鍋爐安裝公司原來是以鍋爐安裝改造維修為主業的一家民營企業,200多名職工經常是『半年閑』。自從給生產經營日益看好的電機股份公司、煤機公司配套生產機座和焊筋軸等零部件後,2005年配套額已超過2400萬元,而主業的產值最高年份纔達到1100萬元,實現了主輔業的有效換位,工人工資、獎金按月發放,工作積極性和質量意識大大提高。企業董事長劉佳信高興地告訴記者,以往搞技術工種的骨乾力量很容易外流,但他們企業卻靠年人均1.8萬元的工資和最高達5000元的獎金還有定期的勞動保護和技術培訓,將工人與企業緊緊捆在了一起。目前,他們根據主機廠的市場業務需求,又自籌資金,新購置了32臺氣體保護焊機,設備利用率由原來不足70%達到了95%。主機廠電機股份公司人士稱,現在這家配套廠家生產的壓圈質量已經超過了主機廠原來的產品質量,這樣的配套合作道路還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令人欣喜的是,佳木斯一批重點配套企業增強了市場觀念,以主機廠需求為導向,加快品種結構調整和新產品開發,拓寬了市場空間。迪爾佳聯公司的配套企業佳興農業機械制造廠不斷根據主機廠需求,上設備、上人手、擴廠房,從配套之初的三四臺設備乾300餘種衝壓件,發展到現在60臺設備乾2100多種配套零部件。

  改制企業協同配套,是佳木斯『三機』企業與配套廠相互依存,開展專業化協作配套的特點之一。黑龍江鍛壓機床廠近些年來由於受大環境的影響,主產品銷售市場逐漸萎縮,企業一直開工不足,下崗職工較多。自從為『三機』企業配套兩年來,這個廠已累計重新安排下崗人員184人,全年生產運行平穩,職工隊伍穩定,設備能力得到了發揮,各項經濟指標均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今年1月16日,這家企業被正在擴張發展中的主機廠驥馳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整體收購。企業人士認為,這是政府培育和企業市場化改制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

  政府支持市場化配套

  不搞拉郎配,靠營造環境和政策引導,促進區域內企業間市場化協作配套。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區域內協作配套工作推進組,建立起企業間協作配套的跟蹤監控和協調制度。定期召開協調對接會,幫助『三機』企業和配套的中小企業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市經委、市財政局等部門還不定期地深入到『三機』企業和配套的中小企業,及時幫助協調解決問題。佳聯收獲公司與東華收獲公司、迪爾佳聯公司與環星膠帶公司協作配套過程中,曾因配件質量問題而導致協作配套量減少甚至中止合作。通過現場辦公,及時化解了這一問題,配套量不但沒減少反而增加,企業間協作配套的積極性增強了。

  配套企業資金缺乏,怎麼辦?佳木斯選擇了一些設備和人員基礎條件較好的配套中小企業作為市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2005年市政府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對黑鍛、北方機械廠、龍華輕工機械廠、佳興農機制造廠、東華收獲機械廠等幾戶企業作為重點支持企業,給予設備投入上的支持,共落實設備資金455萬元,使這些配套企業配套能力大大增強。

  對具備一定規模、長期合作的配套企業,佳木斯實行稅收獎勵,以配套企業的配套業務上年實際交納的增值稅為基數,按當年實際增繳的增值稅超過上年8%%以上地方所得部分,撥付給主機廠和配套企業各百分之五十,用於繼續發展協作配套。去年,市政府從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拿出22萬元,用於獎勵電機股份公司、煤機公司、迪爾佳聯公司、佳聯收獲公司和黑鍛廠、佳大液壓件廠、鑄造廠等共10戶協作配套的企業,極大地調動了協作配套企業的積極性。

  目前,佳木斯正在整合現有設備和人力資源,落實配套廠設備改造資金,切實解決技術裝備水平低和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針對鑄造水平低且能力不足的實際情況,正謀劃在工業園區內建造一個生產工藝水平先進,年生產能力在5萬噸以上的鑄造中心,從根本上解決鑄造水平低和能力不足的配套『瓶頸』難題,培育產業集群,帶動中小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實現『三機』企業全部區域內協作配套,並形成裝備水平較高和生產能力較強的配套格局,滿足『三機』企業做大做強的需要。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