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9日電 題『中國人能制造世界一流的水電機組』——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梁維燕
記者 高長利
![]() |
談及中國電機的發展歷程,梁維燕有著說不完的話 |
梁維燕,發電工程和設備制造專家,哈工大特種電機研究所所長、哈爾濱動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大電機和水輪機制造工作,參與了我國第一臺800KW立式水輪發電機組制造工作;主持研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長江葛洲壩125MW水電機組,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主持全國第一臺引進技術制造的600MW汽輪發電機;參與三峽機組論證,肯定國內制造的可行性。兼任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成員、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常務理事。
![]() |
梁維燕檢查發電機組設備安裝工作 |
把學到的知識無私的奉獻給人民
『對待學習到的知識,每個人有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賣給人民,一種是還給人民,另一種是獻給人民,希望你們能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是著名科學家錢正英50年代初送給清華畢業生的一句留言。77歲高齡的梁維燕對此記憶猶新。梁老清晰地記得自己畢業時,與同學們討論這段話時的結論:只有人的效率能大於1,輸出就大於輸入,一定要把學到的知識無私的獻給人民。五十載風雨歲月,昔日朝氣蓬勃的小伙子已成了步履蹣跚的白發老人,梁維燕在『為人民奉獻』中書寫了自己的無悔人生。
梁維燕,1929年生於北京,1947年考入北洋大學電機工程系。1951年,高唱著『人民需要我們到哪裡,我們就到哪裡』的口號,梁維燕畢業後來到了哈爾濱電機廠。
書到用時方恨少。剛剛走出校門的梁維燕有幸參與了我國第一次設計制造的800KW水輪發電機組的工作。在當時條件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老工人和技術人員一道道攻克難關,經過總裝試驗,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隨後,他又參與了3000KW水輪發電機組的制造工作。『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僅僅是一個基礎,更多的知識是根據工作的需要深入的學習』,這期間,梁維燕參加了兩套機組工藝准備和制造的全過程,開始了解水輪機和發電機的結構與工藝,收獲很大。
此後十年時間,梁老一直在生產車間負責技術工作。這期間,哈爾濱電機廠先後制成3MW、6MW、10MW、12MW、15MW、72.5MW等各型水輪發電機和水輪機,這些都是標有『中國制造』的第一臺。1957年,浙江新安江水電站72.5MW水輪發電機組研制成功,標志著中國水電設備制造業發展史上一座新的裡程碑。周恩來總理親筆題詞:『為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和自制設備的大型水力發電站的勝利建設而歡呼』。題詞鼓舞著包括梁維燕在內的水電建設者們向更高的科研高峰邁進。
1961年,梁維燕開始負責工廠的工藝工作。他整天穿著工作服,和工人們在一起,利用業餘時間將一些技術課程,同時也向工人們學習了不少實踐知識。1964年,在梁維燕的主持下,哈爾濱電機廠試制成功雲峰型100MW水電機組,榮獲了國家水電機組第一枚質量銀獎。
1972年,經過出國考察學習,梁維燕提出了『大機組促進大電網,大電網需要大機組』的建議。自此,國內開始自行研究設計600MW火電機組。1979年,國家批准引進大型火電機組制造技術。1981年,梁維燕主持引進型600MW汽輪發電機試制工作,獲得成功,榮獲國家重大技術裝備一等獎。機組於1989年投入運行,開創了我國大型火電機組的新紀元。70年代,在梁維燕的親自主持下,哈爾濱電機廠為葛洲壩工程研制了13臺5葉片的125MW水電機組。在當時的環境下,葛洲壩工程完全是國內設計、采用國產設備,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轉槳式水電機組。該項目榮獲了國家質量金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被譽為自主設計,產學研相結合集成創新的典型。
此外,梁維燕還主持突破了劉家峽225MW水輪發電機定子線棒半導體防暈層電腐蝕的關鍵技術,實現高壓定子線棒還氧玻璃雲母帶主絕緣和半導體防暈層一次模壓成型新工藝,無絕緣擊穿,保證了發電機運行的可靠性。
『中國人能夠制造出世界一流的水電機組』,梁老對我國的發電工程和設備制造業抱著堅定的信心。
![]() |
梁維燕在發電機組安裝現場 |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應以我為主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架構。應樹立以我為主的思想,自主研發為基礎,借助引進消化吸收的捷徑實現再創新。』談及技術創新,梁維燕這樣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三峽工程700MW水電機組的研制成功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典范。三峽樞紐工程共裝26臺700MW水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8200MW,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梁維燕受聘三峽工程及電設備專題論證專家組,參加了700MW水輪發電機組的論證與招標工作,認為水輪機轉輪直徑9.8m左右、機組單機容量700MW是可行的。他主張立足國內制造,吸收國外經驗,以我為主,博采眾長,國際合作,共創一流。在確定了國際招標、轉讓技術、合作制造的方針以後,梁維燕主持了國內科技攻關工作。他結合三峽工程左岸機組技術引進和工廠的技術改造工作,使我國大型水電機組制造立足於國內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開展三峽機組科技攻關的同時,還較好的消化吸收了引進技術,培養了一大批年輕技術骨乾,使我國具備了自主開發設計制造大型水電機組的能力。
針對自主創新,梁維燕還建議應該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以此提高黑龍江省自主創新能力。他認為,企業需要依靠政府的引導與支持,需要有自主研發的能力,需要實行產學研結合。企業自己技術力量是有限的,確定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的科研課題,需要尋求高校,科研院所和有關單位的合作,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
『只要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改進我們的管理和增加科技投入,有所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提高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能力,我國發電設備制造業一定會更快更好的發展』,梁老對我國的發電設備制造業充滿信心。
參加工作,參與制造800KW水電機組;垂暮之年,主持研制800MW(三峽發電機最大出力840MVA)水電機組。40多年時光,單機容量增加了1000倍。梁老覺得,見證和親歷了新中國發電設備的成長過程,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
『只要國家需要我,我就永遠不退休』。雖然梁老已年近八十,但他覺得,在我國的發電工程和設備制造領域,他要走的路還很長……
![]() |
作為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成員,每次檢查梁維燕(中)都要親自深入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