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見證哈爾濱市最早規劃的老建築
2006-06-14 11:29:54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譚啟首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吉林街54號住宅樓。

  東北網6月14日電 哈爾濱市開埠之初就有了城市規劃,這在全國建築史上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哈爾濱市第二批一類保護建築、吉林街54號住宅樓和遼陽街7號住宅樓,見證了這段規劃歷史。

  吉林街54號住宅樓建於1920年,磚混結構的仿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在建築立面強調豎向劃分,主入口設高大臺階和較窄門廊,配有『多立克』柱式和瓶式欄杆,在門廊上方為二層陽臺;位於遼陽街7號的建築建於1940年以前,磚木結構體現出了折中主義建築風格,呈現非對稱布局,強調橫向劃分。

  這兩棟建築均為哈爾濱市早期的高級住宅,據原規劃局副局長張相漢介紹,按照最早的規劃推測,這兩棟建築應該為當時資產豐厚的中國人的住宅。

  據了解,從中東鐵路開始修築後,中東鐵路工程局開始對哈爾濱進行城市規劃設計。最初的規劃設計是按俄國首都莫斯科的模式設計的,運用了城市本身具有的以及後來人為的區域分隔特點。依據北臨松花江,南靠馬家溝的地勢環境布置街道,利用濱洲、濱綏、哈大3條穿越城市的鐵道線進行了區域分隔,同時還注重了對區域功能的布局處理。

  1900年中東鐵路局土木工程師列夫切葉夫,將自己的辦公地移到馬家溝渡口一帶,開始對南崗進行規劃建設。當時規劃以現秋林公司位置為商業中心,果戈裡大街和東、西大直街為橫、縱坐標,規劃了當時的哈市『新城』,果戈裡大街以東規劃為當時有錢人、富商的住宅,果戈裡大街以西,規劃為中東鐵路職工住宅;東、西大直街,紅軍街2側為行政辦公、管理機構、大型公共建築區域。當時城市發展嚴格按照規劃建設,吉林街54號住宅樓和遼陽街7號住宅樓所處位置,恰恰是果戈裡大街以東區域。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