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東北網6月15日電 編者按:如何達成中俄兩國及兩國地方政府之間共同促進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的良好願望?如何利用中俄各自資源、產業優勢,互補發展,實現共同發展?在『2006』這個被定為中國『俄羅斯年』的特殊年份,在中俄兩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訂5周年、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建立10周年的大背景下,中俄兩國專家、學者、企業家、政界要員匯聚於第四屆中俄區域合作與發展國際論壇,用各自的視角觀察,從各自的領域出發,或宏觀審視中俄區域經濟合作中俄羅斯區域政策演化與中俄經濟合作發展前景,或微觀研討中俄區域合作過程中必須注意的細節……十幾位中俄合作戰略研究專家、院士在思維的互動交流中,為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進程中實現互利共贏謀劃新思路,為中俄區域合作戰略昇級尋找有效路徑。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能源與交通是合作的切入點
俄羅斯的亞洲地區,首先是西伯利亞和遠東逐漸加入世界經濟聯系體系,是保證該地區乃至對全國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增加經濟潛力、鞏固俄羅斯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的主要條件,因此亞太方向應該成為遠東發展與世界經濟聯系戰略中的主要方向。
———中國是俄羅斯主要的經貿合作伙伴。俄中在經濟上有互補性,中國特別是黑龍江省不僅在地緣上靠近俄羅斯遠東,而且還有發展與遠東經貿合作所必需的基礎設施。
———能源合作雙方共贏。今年3月,俄聯邦總統普京訪華時,簽訂了一系列發展俄中能源領域合作的協議,其中包括鋪設從斯克沃羅吉諾到大慶的兩條天然氣輸氣管線,這些方案在未來實施後將促進俄中貿易基礎設施的發展,保證兩國貿易額到2010年時增加到600億美元,而相互投資額到2020年時增加到120億美元。我們認為,實施這些方案,可以使俄羅斯通過與中國的合作積極參加亞太地區,尤其是東北亞地區的合作,達到雙方共贏。
———交通運輸亟待開發。俄羅斯的交通運輸乾線和過境運輸通道的狀況,已對外經貿活動進一步發展構成制約。首先,俄中兩國在運輸領域的合作主要應在鐵路運輸上,因為目前俄中兩國貿易貨物的65%是經鐵路運輸的。其次,公路運輸對發展俄中合作有重要作用,俄方正研究把中國的出口貨物通過公路過境運輸到遠東港口。
我們認為,只有發展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能源基礎設施,纔能促進西伯利亞與遠東的經濟發展,也能提供新的就業崗位。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曲偉———區域合作應實現五大突破
中俄兩國經濟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需要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新階段,需要以區域大合作帶動兩國大發展的新階段,需要以大昇級帶動新突破的新階段。
———中俄石油合作要取得重大突破。建議中俄兩國政府應從增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考慮,分別把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對中國出口石油放在更加優先的位置,中國應把更多外匯用於對俄羅斯的戰略投資,同時增加對俄羅斯市場需要的機電產品出口。
———中俄森林經濟合作要取得重大突破。俄羅斯森林采伐量低於森林生長速度50%以上,是世界少有的森林蓄積量只增不減的國家。建議國家應從戰略層面考慮支持黑龍江省等對俄合作大省發展中俄森工合作。
———中俄農業合作要取得重大突破。建議中俄兩國政府著手支持中俄邊境省州之間建立區域農業發展聯合體;中俄農業合作不僅需要單個輸出勞務,也需要類似農場局等農墾企業有組織、成建制『走出去』承包俄羅斯土地;需要國家支持在沿中俄3000公裡的邊境地區建設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努力成為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不可或缺的『菜籃子』。
———中俄貿易合作要取得重大突破。建議促進邊境自由貿易,謀劃建設中俄邊境自由貿易區;兩國政府應從政策層面考慮建設中俄邊境地區零關稅貿易特別經濟區;兩國應投入巨資確保中俄邊境口岸建設、航空機場建設,特別是加強鐵路、公路口岸過貨能力建設,盡快啟動中俄洛古河、黑河黑龍江大橋建設。
———中俄科技合作要取得重大突破。建議把中俄科技合作作為重中之重納入到中俄兩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長期規劃之中,把中俄科技合作提昇到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規劃之中,重點在哈爾濱建立國家級的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國家出臺更加優惠的政策和投入更多資金,支持東北特別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大規模引進俄羅斯高技術和實現產業化。
中俄科學與高技術協力會理事長孫萬湖———科技合作需做九方面工作
在中俄以往的科技合作過程中,雖然還存在著制度層面與市場秩序尚未與國際接軌等問題,但合作日益密切的潮流是不能阻擋的。如何讓科技合作更有效,更能拉動雙邊經濟發展,必須做好9方面工作:
———不斷完善雙邊合作項目篩選機制。技術創新項目有利兩國在同西方打交道時有更多發展機遇。
———合辦研發機構和建立聯合實驗室、互派科研人員,特別是年輕的科研人員到對方研發機構和實驗室工作,工作期限可長可短。
———加強東北地區和俄東部地區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的合作。努力縮小雙方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並爭取雙贏的效果。
———加強中俄合作基地和科技園的對口合作力度。園區合作將提高合作項目的成功率和合作水平。
———在『引進來』的同時加強『走出去』。
———合作方式要多樣化,要靈活和務實、追求實效。可采用技經結合、技貿結合;軍民兩用技術結合;官產研或官產學相結合的3種方式。
———加強中俄科技合作的協調和部門之間的橫向聯合。建議雙方在開展區域科技和經貿合作時要善於利用政府創造的合作機制。
———加強中俄科技和經濟技術合作的中介和諮詢機構的建設。建議東北地區與俄東部地區率先共建中介機構,協助重點項目的具體推進工作。
———設立對俄科技合作風險基金。建議東北地區有關政府部門,采取市場運作方式,建立中俄科技合作風險基金,著重支持俄科技成果在我國產業化工作。
黑龍江省商務廳廳長葉曉峰———六大戰略打造沿邊開放帶
為促進中俄區域合作與發展,黑龍江省已將打造沿邊開放帶納入『十一五』發展規劃。這期間將實施六大戰略———
促進沿邊外向型經濟發展。通過政策扶持,在沿邊地區規劃建設對俄出口加工基地,重點建設符合俄羅斯居民消費需求的綠色、有機和無公害糧食的生產基地。加強與俄科研院所在高新技術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加快雙邊投資與重點項目建設。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推進利於雙方經濟繁榮的重點項目建設。加大與俄遠東及西伯利亞有關州區開展能源原材料投資合作的力度。
積極探索跨境加工合作模式。根據中俄雙方在資源和市場等方面特點,闢建跨境加工區。在中方一側利用勞動力、技術工人優勢,重點發展零部件加工;在俄方一側利用產品市場需求量較大、價格較高的優勢開展組裝業務,並逐步完善互市貿易區整體功能。
規劃建設遠東木材加工園區。省政府決定在俄聯邦濱海邊疆區規劃建設遠東木材加工園區,擴大對俄木材精深加工,改善目前雙方木材進出口貿易結構。
進一步完善口岸通道建設。積極推進黑龍江大橋等路橋建設;加快綏芬河至格羅捷闊沃之間26公裡鐵路工程建設,實現對俄貿易運輸立體化;打通經俄羅斯納霍德卡港或東方港新出海通道,有效解決制約兩國間現有口岸過貨能力限制。
不斷優化貿易投資環境。辦好以哈洽會為主的一系列商品展覽洽談活動,為雙邊擴大經貿交流搭建合作平臺。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研究院教授李國玉———能源合作將推動東北振興
俄專家預測,未來5至10年俄羅斯將是中國能源市場的重要伙伴,未來15年俄羅斯有可能成為中國最大的能源供應者。這充分說明了今後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
我國東北地區背靠俄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兩大油氣區,而且距西伯利亞大油氣區也並非很遠,也就是說,我國東北地區可以從俄羅斯三個大油氣區得到油氣供應。毫無疑問,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受益最大的應該是東北地區和黑龍江省。
———擬議中的泰納石油運輸管道的中國支線通向大慶後,原先修成的通向秦皇島的輸油管線可得到充分應用,煉油和石油化工可得到充足的原油供應,市場經濟會活躍起來。
———持續多年的鐵道石油進口,每年不斷增加,這同樣對東北地區和黑龍江省起到很大的作用。
———擬議中的天然氣管線也將通向大慶,同樣會使東北特別是黑龍江省得到很大的經濟利益。
———庫頁島的天然氣和液化氣將通過各種渠道向中國供應。
———地區間石油天然氣合作將促進黑龍江省的發展。
———民間石油天然氣合作將會有很大的發展前途。黑河市和布拉戈維申斯克市修建的30公裡的河底管道,投資5.22億元,計劃今年動工。實施後,每年可運送300萬至500萬噸石油。
多渠道開展合作,將使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對促進我國東北地區的振興將起到巨大的作用。
俄羅斯農業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副院長庫爾采夫———西伯利亞農業渴望國際合作
目前,在西伯利亞聯邦區居住著全俄13.8%的人口。2001—2004年,該地區的農業總產值平均為全俄的15.6%。
在良好的對外經貿條件及運輸條件下,西伯利亞地區農業發達的聯邦主體(阿爾泰邊疆區、新西伯利亞州、鄂木斯克州等)在向國內市場供應食品的同時,可向國際市場提供高質量的小麥、馬鈴薯及牛奶制品。
西伯利亞的農業科學很發達,農業專家所完成的一些研究成果可與國外進行交流,可用於科學研究和進行生產驗證,主要包括:春麥、大麥及其他農作物,飼料、沙棘及其他漿果作物的品種及育種,以及這些作物的栽培工藝;科學預防植物免遭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原則;動物飼料追加處方;農作物新品種的培育等。
除農產品外,中俄間的貿易合作還可在以鹿茸產品為主的養鹿業(阿爾泰共和國、阿爾泰邊疆區)、養馬業(薩哈共和國)、沙棘制品加工業(阿爾泰邊疆區)等方面進行。西伯利亞還擁有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如核桃、蘑菇、漿果(托木斯克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大的需求。
黑龍江中現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恩嘉———給中俄農民配『網絡秘書』
我們正處於網絡經濟時代,農業信息化自然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通過利用網絡等具有『秘書功能』的現代化工具,將帶動中俄雙方農業生產方式與流通方式由傳統向現代轉變,並成為使兩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廣泛應用、高度滲透的信息技術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加快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在中國大東北與俄羅斯東部地區的合作中,信息交流與合作對促進地方政府、民間和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對提高合作項目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推動該區域產業分工深化,對提高區域的整體競爭力都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現農業經濟網除在黑龍江省全面鋪開,已謀劃了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合作,設立俄文版網頁,使該網絡能夠覆蓋俄羅斯遠東地區,同時擬與俄方合作建立示范性農場,以此帶動中俄雙方在信息領域的合作,推動中俄雙方在農業領域的合作與開發,提高中俄雙方農業競爭力和農民的收入。相信該項目一定能得到俄地方政府的支持,並受到俄羅斯農民的歡迎。
俄羅斯遠東與外貝加爾地區跨地區協作聯合會副主席阿·格·布雷———俄遠東與中國合作前景廣闊
從2001年起,俄羅斯東部地區的經濟逐漸從危機中擺脫出來,地區生產總值呈現增長勢頭,工業生產部門增多。產品出口量按年均20%至30%的速度加速增長。目前俄羅斯東部地區生產總值的外貿部分已接近50%。俄羅斯東部的經濟發展,證明了俄羅斯對戰略合作國的重新定向是正確的。東部地區中,日本、中國、韓國和美國是基本的合作伙伴,日本佔整個外貿額的29%、中國佔28%、韓國佔15%、美國佔5%,出口產品主要是石油及石油產品,原木及木制品,金屬及金屬制品;遠東和後貝加爾地區的產品進口主要是機械產品、紡織品。俄羅斯目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主要有紡織品、鞋類和糧食。
關於下一步黑龍江省和俄遠東地區的經濟合作問題,與對外貿易不同,遠東和後貝加爾地區與中國在投資領域的合作范圍不是很大。從數額上來看,中國對俄的投資額要大於俄羅斯東部地區對華的投資。在俄羅斯遠東與中國地區的投資合作中暫時沒有中國的大型公司和企業參與。原因是規劃方案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規模過大,規劃方案實施起來效率低下,且風險過高。俄東部地區與中國各省的經貿合作前景廣闊,雙方可以深化能源領域的合作,在制造業和高科技產品的生產領域加強合作,發展作為新興產業的旅游業。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董曉陽———別讓俄羅斯觀眾只看『中國功夫』
目前,中國觀眾很少或者說基本看不到俄羅斯的當代電影和電視劇,而俄羅斯觀眾對中國電影的了解也僅限於功夫片,基本看不到中國的電視劇。但我一直有種感覺,就是中國人對俄羅斯的了解,多於俄羅斯人對中國的了解。
因為歷史的因緣,許多中國人都對俄羅斯這塊土地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很長一段時間,國人對於俄羅斯文化是肅然起敬地凝視著的,但還達不到真正的對話和交流。
隨著兩國關系的日益密切,近幾年成為中俄歷史上交往最頻繁、最廣泛的時期之一,文化交流也隨之活躍。但相對於兩國人民的熱望,相對於兩國政府的預期,還有很大空間。在俄羅斯,盡管近10年來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的總體形象在當地民眾眼中越來越好,但大多數俄羅斯人對今日中國的現狀認識有限,而中國人對俄羅斯文化的了解也大都還停留在過去。更多的俄羅斯人也只是通過自由市場認識中國商品和中國商人,對今天的中國文化知之甚少。
了解俄羅斯,就不能不走進俄羅斯文化。而同樣能夠真正理解中國,也在於解讀、親近它的文化。無論是戰略協作伙伴,還是『世代友好』,兩個大國的交流合作,離不開彼此間文化的浸潤溝通。
在這個『中俄關系歷史上的最好時期』,我們已經有了對話的新環境、新氣氛。正在中國舉行的『俄羅斯年』,已從商貿、科教、文化等各個領域開始全面展現俄羅斯文化的面貌,而即將在俄羅斯舉辦的『中國年』,我們也不能讓俄羅斯觀眾只看到中國功夫。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國家生產力研究委員會主席格蘭別爾格———兩國政府應建立投資基金會
近年來,俄羅斯國家區域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表現在國家大大增加了發展地區基礎設施和刺激投資活動的投入。建立了投資基金,任務是根據各地區的建議為大型項目撥款;通過了《經濟特區法》,首批共建立6個經濟特區;扶持創建了幾個技術園區;組建了區域發展集團公司;鼓勵組建地區企業群;增加對現行的地區發展聯邦專項綱要的投資。上述大多數決策在很多情況下都借鑒了中國的經驗。
目前,西伯利亞經濟發展新戰略已經制定完畢,中俄在能源合作方面的超大型項目,如:敷設油氣管道、建設發電站和輸電線等都將陸續啟動。從現在的情況看,兩國之前的合作明顯受限於交通,探討共同實施激勵區域發展的交通運輸項目已成當務之急。目前,我們生產力研究委員會參與制定的綜合性項目,其中就包括建設中國黑河—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阿穆爾河(黑龍江)公鐵兩用大橋,建設自由經濟區,實現西伯利亞大鐵路、北方海路和洲際鐵路與國際運輸大通道接軌等。希望兩國政府予以支持,並建立一個投資基金會,為類似的大項目籌措足夠的啟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