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6日電 15日,在第四屆中俄區域合作發展國際論壇的中俄經貿科技合作與發展會議上,中俄兩國的專家學者就黑龍江的中俄邊貿幾個熱點話題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創建跨國經營主體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常玢認為,多年來中俄邊貿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但50%以上的貿易仍是由個體商販完成的,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中小民營企業承擔的,這就勢必導致市場份額多為中小型項目,缺乏承擔較大一些項目的能力。對於這種市場從業主體實力弱小的現象,中俄邊貿應該在扶持現有企業的同時,加大與兩國內地企業的聯營合作,努力打造實力雄厚的跨國經營主體。
加強完善口岸設施
『想要改變基礎設施局限邊貿發展這一難題,首先要從完善口岸功能上下工夫。』俄聯邦阿穆爾州教授科紐紹克說,要積極開闢鐵路建設和空港建設,創建一個國內外經貿大通道,使貨物能夠及時發運。因為建立統一的口岸管理體制,要以口岸為樞紐,以後方城市為依托,如果樞紐出了問題,一切都是空話。
拉長產業生產鏈條
專家們還提出,完善生產配套是加工貿易發展的大方向。生產鏈條的長短直接決定利潤的多少,因此要想增大利潤,就要將產業鏈條向上拉、向下伸,讓無根產業紮下根,將粗加工向深加工轉變,粗獷型產業向集約型轉變,以此做活做強區域邊貿經濟。
走市場多元化道路
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所所長宋魁說,中俄貿易主要是黑龍江與俄羅斯的貿易,我省與俄共有3800公裡的邊界線,有國家級口岸25個,集貿區3個。但從兩國邊貿的商品來看,大多局限在服裝、鞋帽、加電等傳統項目上。為活躍區域經濟還應增加化工產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在效益上下工夫,擴大地產品出口,積極拓展地產綠色、特色產品出口,以市場多元化的戰略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