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0日電 哈洽會上,上海星輝蔬菜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陳志貴逢人必講的一個話題便是『農業技工要與國際接軌』。在二龍山,18位從上海遠道而來的熟練農民技工正在500畝土地上種植標准劃一的西蘭花。據悉,這處西蘭花種植基地是上海星輝蔬菜有限公司設立的,生產的蔬菜全部出口日本。陳志貴告訴記者,帶上海農民遠道來哈實屬無奈之舉,哈爾濱本地農民要達到能勝任出口蔬菜生產的技工水平,還要經過至少兩年的培訓和實踐。
由於二龍山的氣候、土壤特別適合種植西蘭花,該公司兩年前在這裡設立了一處500畝的基地。陳志貴告訴記者,出口蔬菜要求非常嚴格,不但對各項理化指標,如農藥殘留、重金屬等的含量有嚴格規定,對感官指標也有極高要求。如每一株西蘭花球徑的直徑、梗的長度、有幾片葉、長在什麼位置、單株重量多少等等,都有規定,一等品就像一個模子扣出來的一樣。這就要求種植的農民嚴格按規范操作:坑挖多大,種多深,差一點都不行。這既有熟能生巧的因素,也有種植者本人的悟性和知識水平,現代農業要求農民也要當『技工』。
基地建立之初,該公司曾在二龍山招募當地農民統一培訓,種了兩年,但出貨指標始終達不到標准要求。今年4月,他們把上海本地的熟練農民技工和技術人員一同帶到二龍山。成本雖然高很多,但陳志貴卻說:『一級商品率稍高一點點,這點成本就賺回來了。』他們准備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在本地培養出第一批合格的農民技工。陳志貴還說,哈爾濱周邊有很多肥沃的土地。今後,他們准備擴大農產品種植種類。同時,考慮到在上海建廠的高昂成本,他們還准備把更多的深加工企業建到哈爾濱周邊,由此農民技工本土化是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